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第一百七十三节 满清的总路线图(2/2)

文/狂人阿Q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 | 本章字数:1151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txt下载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了一批在剿灭白莲教起义中立下功劳的军官,但根本问题他革新不来,那就是三大火器营依然是八旗兵,主要是汉八旗。即使是嘉庆,也做不到压制旗人,招募汉人,至少在北京做不到。

朱珪亲自负责督造武器,训练士卒,他以为只要给他时间,他就能打造出一只跟周琅海寇决战的强力部队。

但在战略上,朱珪决定采守势,争取先让周琅海寇集团无法扩张。他在江淮地区驻扎重兵,认为只要他的大军压在长江边上,周琅就不敢肆无忌惮的攻击其他地方,比如湖广,或者取海路再次来打北京。

朱珪需要时间,无论是整肃吏治,还是重建军事,都需要时间。

失去了两江,断绝了漕运,压力自然有,但目前还支撑下去。乾隆年间,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大的灾害,乾隆年间人均粮食产量高达一千斤,几乎相当于新中国时期的产量。官府又控制了铸钱的铜原料,财政相对充足,每年大量采购米粮,采购数量之大,一度让朝臣将持续不断的米价攀升跟官府买粮挂钩,让乾隆决定停止了一年购粮。虽然各地府库多数亏空,但依然有不少积存,加上地主家和粮商们掌握的存粮,是一笔巨大的储备。

朱珪采取的方法是平抑粮价,严打囤积居奇,在各地大肆购粮,用官府储粮转过来继续平衡粮价,宁可官府亏损,也不要因为粮价而产生恐慌。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还是起到了作用的,各地粮价涨幅普遍不过两成。

官府亏损的钱财,由查抄和珅家产得到了弥补。但相对于满清这么大个国家来说,如今又是勇兵和革除弊政时期,这些钱也不够花,朱珪的应对措施是铸钱,各地官府库房里积存了大量的铜料,连宋朝时候缺铜到只能用铁钱的四川,都有大量的铜料储备,当地督抚不止一次的要求铸钱来弥补军费。

至于大肆开铸铜钱,会不会引起银钱比例失衡,此时管不到那么多了,争取时间才是最重要的。

争取时间,守住两淮、江汉,等稳定了局势,朱珪认为还是有机会平定周琅匪患。

稳定局势的另一大方阵,就是继续镇压白莲教,由于周琅的存在,满清重兵集团不得不派驻在江汉和江淮地区,可以给川楚两地机动调用的兵力只有十万人。十万人面对动辄流传数百里,横跨几省的白莲教来说,完全不够。朱珪则命令各地勤办团练,结寨自守。整个满清的地主开始团练化了。

可这时候,明明已经结束了军事行动的周琅海寇,却突然又挑起事端,十余艘兵舰直扑武昌,炮击武昌城,马步兵四五万人登6,竟然攻克了武昌城(武昌县城,后世的鄂州,武汉武昌此时叫江夏)。接着长江以南的湖北各地,也就是武昌府,几乎闻风而降。

短短一个月时间,坏消息不断传来,不但长江以南失陷,长江以北的汉阳府、黄州府、安6府、德安府相继失陷,整个汉水以东丢失。湖广总督书麟因为在襄阳一带追剿白莲教,幸而未战死武汉。

之后书麟率军与贼多次野战失利,退守汉水以西,此时除了荆州、荆门州和襄阳府三地外,几乎整个湖北都沦陷了。朱珪并没有问罪书麟,而是让他戴罪立功,下了死命令,死守荆襄!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七十三节 满清的总路线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七十三节 满清的总路线图(2/2) 返回《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七十四节 转入休整与殖民(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