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芳寻踪第一百六十九章:学习推广(3/3)

文/金之天狼
三国之群芳寻踪 | 本章字数:1218   | 三国之群芳寻踪txt下载 | 三国之群芳寻踪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抗战之战神李云龙大唐太子李承乾帝女策之江山半壁一代倾城挽山河1852铁血中华大雅之世
、乡令之类的官职可以分给你们世家,但是这些诸如郡尉、县尉、乡丞、乡局、亭扇之类的官职,全是我金良这一方的囊中之物,你们不能抢。

那些世家家主见金良信誓旦旦,而且不是一味的退让妥协,便信以为真,以为金良跟他们世家商量好了条件,就会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反对金良大兴官学的人越来越少。金良这个人,爱憎分明,他若是认为那人是友人非敌人,他绝对会严守两人的盟约,直至对方毁约,若是他认为对方是敌人,他便会把那盟约当成一张废纸,随时都可以撕毁。

跟世家家主的约定亦是如此,官学里培养的人才确实在一开始做亭、乡、县的小吏,那是因为金良不想拔苗助长,他想让自己的门生们多积累一些地方政务的经验,厚积薄发。等金良把这些世家各个击破削弱以后,金良这些门生们又经过多年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政务经验,易布便顺理成章地把他们提拔到县、郡的重要位置,如县令、县丞、郡太守、郡丞,至于县局、郡尉,也是金良门生故吏的囊中之物。

经过金良耐心的说服,朝廷各大臣,荆州各个家主,都陆续同意了全民教化的理念,金良担心这些世家人物还对着搅风搅雨,便写下了白纸黑字的约定,说不会把自巳的门生放做郡守、县令之职,不会让自己的门生去抢世家子弟的饭碗,那些世家人物都同意了,全民教化的基本国策便制定下来了。荆州各地的官学和襄阳的太学依然兴办,但那是为世家子弟和有名望的寒庶子弟们开放的。

金良强力推行的教育体制,是在现有的官学、太学之外,另辟蹊径:金良率先在襄阳建立了一个大学堂,名为中央大学堂,这是金良中央系统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中央大学堂由中央体系的钱袋子中央钱庄拨给经费扶持,由中央系统的枪杆子中央军严密保护,同时中央军还为中央大学堂提供强大的武学支持。

中央大学堂里面没有师范学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技术学院、文等学院、女子学院。为什么要设置师范学院?

金良觉得,现在大汉最缺乏的不是将领,不是文臣,而是教师,大量的合格的称职的教师,若是有了大量的合格教师,全民教育便有了光明的前途,未来实行科举制进而抑制世家的可能性就大一些。金良把培养教师的学院定名为师范学院,是依据后世的设定,他以为会被司马徽等人给否决掉。

司马徽却拍案叫绝道:“贤霆公,这个名字定的好,杨雄在《发言字行》中说:‘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我们就是要培养一些‘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的教师之才:”

金良想到后世的和谐年间,中小学校的教师多半是同届学生中较为平庸的,由这些平庸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还能杰出到什么程度呢,国家的教育制度本身差劲,再加上那些执行的人也算不得上好,这个国家有太多能成为栋粱的人才都被耽误了,而那些大学教师里面,没有师德的专家叫兽比比皆是。

为了汉民族的长远发展,金良就要从一开始选择最杰出的人才做教师。所以金良把师范学院定为中央大学堂里面最重要的院系,中央大学堂里面最适合做教师或稍作训练就可以做一个好教师的优秀学生全都被安排在师范学院。([m.69kshu.cc 69书吧]。。)


状态提示: 第一百六十九章:学习推广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六十九章:学习推广(3/3) 返回《三国之群芳寻踪》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七十章:学堂等系统(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