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第二百七十四章:一路东去(2/5)

文/清风逸之
永世帝唐 | 本章字数:1871   | 永世帝唐txt下载 | 永世帝唐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国士无双抗日之精英特战队九鼎大宋纯种吸血贵公主三国之我是四弟赝品太监大新宋
略,北清逐鹿、南平蚩尤,底定国。”还传说他发明了指南车与八阵图。他还参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泰山封禅黄帝时期死后葬与风后陵,既殷清风现在对面的风陵渡附近。

女娲造人是杜撰出来的,是不是真有其人,殷清风不确定。但风伯一定是有其原型的。作为辅助黄帝开创中华文明的风伯,自己也是要去祭拜一番的。

殷清风以为自己能在这黄河边上看到传说中的羊皮筏子呢,可是除了大小不一的木船之外啥也没有,或许这筏子只是甘肃那边独有的吧。

过了黄河,也欣赏了黄河大拐弯的鬼斧神工,上岸后的殷清风并不着急去寻找风圣庙。

中条山与黄河之间还有一块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平地,这平地就位于风陵渡北岸。殷清风带着不明所以的阚陵等人来回纵马,他有一个设想需要实际勘察这里的地形才确定是否符合他建桥的设想。

依照他之前关于建桥的的设想,除了长江的三峡和黄河的壶口瀑布以上河段外,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在纵马反复了几次,他确定他的想法是行得通的:从地势上看,正好是西北高而东南低这土地虽然不完全是软土,但只要费些功夫,这沟渠终究是能挖成。

放下心思的殷清风开始找人询问风圣庙的所在了。

风圣庙的门前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开皇八年文帝下令修建,钱百万贯、役五千人、费时两年而成。

庙内的石碑上记载着风后生平的事迹,最着重的则是风伯帮助黄帝与蚩尤争夺运城盐池的战争。

这段记载说出了这场战争的本质:表面上或大多数人在传颂的是黄帝战胜了九黎之民,将自己的地盘扩大到了中原地带。实质上是蚩尤没盐吃,跑到运城这里抢盐的。而盐在当时作为最稀缺的资源,谁都离不开它。

盐是人类维持生命必须的食品。

在猿人向人进化的过程中,盐对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

原始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总是向有盐蕴藏的地区聚集,休养生息,从而形成部族群落。

黄帝与蚩尤、炎帝之间的战争结束后,黄帝不仅更为牢固地继续控制运城盐池,而且使黄帝族与炎帝族、蚩尤族得以融合。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夷族、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

各部族融合,把轩辕黄帝推到了“华夏始祖”的崇高地位。而运城盐池在这一伟大融合过程中,为促进华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帝之后的尧、舜、禹都在河东地区建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运城盐池附近。

国外历史学家认定,中国最古的文明,实兴起于山西南部的河东盐池附近。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经济基础正是盐。

中国商业的起始亦和盐密切相关。就是以后的历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在相当以致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河东盐业活动的影响。

河东盐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之前殷清风受到了某本的影响,以为大唐初年时老百姓要吃什么醋布来代替食盐,可是他真正的查看了历史资料才知道,就算是在隋末战乱期间,这盐就没缺过。

他现在有机会到了大唐,他还真去了解了一下食盐的价格:每斤五文钱,这还是他进行货币改革之前的价格。

看到这价格,他笑了。他不明白那些写历史架空的人,咋就不好好看看资料就写书呢。

出了风圣庙,殷清风就打算在河东道的治所蒲州休息了。

唐朝两建中都,蒲州为六大雄城之一。

行到一半时,殷清风缓缓的收住了马缰。

阚陵等人顺着殷清风看的方向望去,除了山石树木之外什么也没有,本来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一个个的都处于戒备状态。

若有所思的殷清风回头吩咐道:“你们四下分开找人去问问,这长山石上的树木的名称。”说着,他向那些树木指了指。

几个侄子相互看了看,分出四骑向远处驰去。

能在山石间存活的树木并不多。黄山上的奇松并不能和眼前的这些树相比,这些树完全是生长在山石之间的。如果可以大量种植的话,对于中国这种石灰石遍地的国家来说,就这个保持水土的作用那可是巨大无比的。

东面归来的韩成峰向殷清风禀报说:“叔叔,那个老农称这树为檀树,说什么坎坎伐檀兮,再多了他就不知道了。”

这家将一说,殷清风便想了起来,这树应该是青檀。

殷清风不知道青檀与紫檀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但是他知道这青檀的确是宝贝:它的树皮纤维是制作宣纸最佳的材料种子可以榨油板材可以做家具或其他细木工用料。最主要的是它们可以在石灰石地区顽强的存活。

一般有大量石灰石存在的丘陵地带,都只能长一些低矮的灌木。这些灌木的根系并不发达,一旦雨水过大,水土可能就会流失,这也是历史上很多河流消失的原因之一。

既然知道了这是青檀就好办了。只要秋天来收果实就好了。

在休息一晚后,殷清风带着众人向东行去。

殷清风去的目的很简单,因为他现在很尴尬。他尴尬的是自己没有私章。除了有一个蓝田县男的官印,

状态提示: 第二百七十四章:一路东去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七十四章:一路东去(2/5) 返回《永世帝唐》目录下一页:第二百七十四章:一路东去(2/5)(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