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康熙第七章康熙皇帝尊孔崇尚儒家(2/2)

文/草原人
康熙康熙 | 本章字数:1041   | 康熙康熙txt下载 | 康熙康熙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快穿之锦绣荣华诡异入侵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我在玄幻世界冒充天机神算绝代神主我真是族长鬼神卖花

“熊爱卿说说,今天朝廷的刑律过于严了?”

“臣听说,朝廷用士兵来抓盗贼,而士兵有时候就做盗贼。设立官员来消除盗贼的隐患,而官员很忌讳抓盗贼。如此一来,盗贼就很难消灭干净。”

“熊爱卿以为这是怎么解决?”

熊赐履想了想,对康熙说:“官员不愿意抓盗贼,是因为处分他们的法律太严厉,一件小的盗窃案就可以获刑被判。士兵做盗贼,是因为他们的月饷太少了。”

康熙皇帝听了,很有感触地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抓住这些产生灾祸的弊端,盗贼才有可能消除。作为一个君主,要让百姓丰衣足食,要给士兵增加月饷,时刻督促官员们忠于职守,要防止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最重要的是,要教化民众。”

熊赐履激动得给康熙跪下了:“皇上爱民如子,如果这样做,盗贼会减少,国家会安定的。”

“朕决定以儒家思想来教育全国百姓,你为朕拟一道诏命吧。”

“臣遵旨。”

康熙二十三年,在康熙南巡前,康熙就颁布了一道诏命,大意是:朕认为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应该以法令为主,不应该惩罚为主要手段,而应该把教育民众作为根本的治国方法。

接着康熙皇帝写了一段教育民众的七言小诗,令人很受感动。这条小诗,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谕十六条》。

一个月后,礼部建议,把这个《圣谕十六条》向全国颁布,要求全国人民都要遵照严格执行。这道诏令的宣布,表明了康熙皇帝以儒学治国的决心。

值得一说的是,康熙放弃修缮长城。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历代帝王都主张整修长城,以躲避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只有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不提出这个主张,甚至公开贬低长城的功用。

除李世民以外,还有就是清世祖康熙皇帝不主张修缮长城,他甚至主张放弃长城。他的主要意图是改善清朝与长城以外各民族的关系,这比修缮长城的功效要好得多。

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皇帝亲自率领诸王、贝勒还有有关大臣,一起奔赴漠北蒙古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约集漠北各民族在此会盟。

康熙皇帝亲自为他们定疆界,制法律,取得了内外蒙古的和解,并为他们制盟旗,使得他们接受了清朝的统治,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

康熙这一招赢得大清朝北部边疆的安全,稳定。康熙高兴帝对大臣们说:“真有此坚固的干什么呀?”

就在多伦会盟之后,古北口总兵蔡元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就向康熙皇帝上书,要求整修长城,要求朝廷引起重视。

康熙皇帝看了看奏折,轻蔑地给予驳斥:“朕看这个要求不用批准,长城不用整修。”

原来康熙心里早就有数,现在边境自固而无忧,长城内外的各民族已经和解,而且各民族的团结已经空前巩固,他们心里面的那道墙已经不存在,还要长城干什么?


状态提示: 第七章康熙皇帝尊孔崇尚儒家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七章康熙皇帝尊孔崇尚儒家(2/2) 返回《康熙康熙》目录下一章:第五编收复台湾第一章对台战略(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