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英雄第六章 事实(2/3)

文/贰零肆柒
清末英雄 | 本章字数:1938   | 清末英雄txt下载 | 清末英雄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妖孽叔叔的乖侄女云虞之欢一生一世一双人长腿校花的呻吟心尖有刺,拜你所赐千重叶农女福妻当自强
何做到夜间袭击的?”

早就知道日本人会问这个问题、内部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是以徐敬熙道:“很简单,我们先通过蝙蝠搜索贵国舰队,而后派出鱼雷轰炸机进行鱼雷攻击。”

“蝙蝠?”东乡平八郎不解的问,他不清楚那是什么东西,总不会是活蝙蝠吧。

“就是电探。”徐敬熙解释道,他见一干日本人像听天书,便笑道:“这其实是贵国东北帝国大学的八木秀次教授研制的,似乎因为贵国对他所说的电探不感兴趣。所以他被我国天字号集团聘请了。这种电探,如果装在飞机上,能发现几十公里外的战舰,很小的潜艇也能轻易发现。所以我国海军中的老式潜艇全都退役了。现在欧洲诸国也在研究类似的设备,应该也有了一些成果,也许过不了几年,这种新装备就会列装的。”

“那米国呢?”三百五十六少将忍不住问,这种插话是很失礼的。好在这是每个人日本人都关心的问题。

“美国当然也在研究,根据情报,据说是快要列装了。”徐敬熙道。“不过他们暂时比我们落后一步,只有装在陆地上对空搜索以作防空的型号,还没有将其装在飞机上对海搜索的。也许这因为美国地理位置太好,不必像英国那样担心潜艇吧。”

当今诸国,也就是英美德中四国走在军事科技的最前沿,英国是上次大战被潜艇打怕了,一直到战争结束都唯能研究出对付潜艇的有效手段;德国则是越限制越折腾,满脑子想的是打赢下一战;而美国。因为地缘素来对军事科技懈怠,但海军那一票人明显不是独立主义者,与海战有关的科技一直走在最前列。至于法国和苏联,前者是没钱,后者有意却缺少积累……

徐敬熙正想着各国对军事科技的态度,伏见宫忽然问道:“阁下,请问我国是否能购买电探?”

“当然呢。”徐敬熙见他一直在扭捏,还以为是什么问题。他笑道:“中日既是盟友,那自然是一视同仁,毫无保留。只是…只是这东西的价格……。贵呀!”

徐敬熙一说蝙蝠神器的价格就忍不住肉痛,他如此,知道具体价格的贝寿同和周思绪也肉痛的很。不过,若是他们能知道美国第一部原始的地对空雷达。也就是装在珍珠港发现日本飞机的那部破雷达总共花了十万美元,以及二战中美国为购买雷达设备总共花了三十亿美元,就不会这幅表情了;再说,好雷达在二战那简直是有市无价。

“装在舰艇和陆地上探测飞机的,需要二十万华元每部;装在飞机上的,需要三十万华元……”总后勤部长周思绪对此价格极为熟悉。当场就报了出价,但日本人对着这价格并无太多震撼,毕竟,昨夜就因为缺少这几十万装备,整个舰队都葬送了。

“这是我军的采购价,若干贵军前去采购……,可以找八木教授说情,他是公司的重要股东,看看能不能打个折。”徐敬熙笑道。“但言归正传,我建议贵国还是先购买几部试用、培训相关人员更好。贸然大批采购,一来,这种高科技装备还不成熟,过些年估计性能将有提高,同时成品率上去后,价格也能降下来;二来,就世界范围内说,也就我国海军装备了舰载雷达和机载雷达。机载的还好,舰载雷达一旦装上可就暴露了,这是会让各国警觉。”

蝙蝠神器是日本人研发出来的说辞让在坐的日军将领稍微有了些欣慰,也许,将这场演习说成是日本人打败了日本人也不为过。日本人如此阿q完全出乎徐敬熙等人的预料,不过这些都不是要事,现在摆在头上的意大利即将入侵阿比西尼亚之事,在他见在场日本人深情有所缓和后,便道:“诸位,意大利政府为吞并阿西比尼亚,已决定退出国联一意孤行了。英法等国因欧洲平衡计,准备袖手旁观,但贵朝我三国作为国联常任理事国,确有必要出兵红海以维护公义……”

中日朝三国出兵东非、阻止意大利吞并阿比西尼亚之事在场诸人早就知晓,可大家心思却都放在演习对抗上,现在演习完毕坐而论策,日本人很有些反应不过来。

为首的伏见宫看了看东乡和铃木贯太郎后才道:“阁下,出兵难道真是为维护正义?”

“确实如此!”徐敬熙此时才发现日本人对出兵之事毫无概念,“这是我国总理对我的解释,因为职务关系,我不得不对此深信不疑。并且此事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徐敬熙看了在场的人,见剩下的都是些头面人物,这才道:“政府的考虑暂且不管,军人照命执行就是了。但这次出兵我临时倒有个想法,那便是故意让意大利击沉一艘航母……”

“纳尼!”伏见宫和山本五十六大惊,反倒是东乡和铃木贯太郎不但不吃惊,反而频频点头。“为什么要这么做?”伏见宫急问。

“下半年就是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谈判。我方是希望续约的。”徐敬熙道,他看见伏见和东乡两人眉毛有些牵动,便再笑:“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既然政府的意思是续签条约,那我也只能接受续签条约这个结果。但是,按照各方面情报判断,美国人是不想签这次条约的。

贵我两国经济、工业、科技正日新月异的发展,两国现在几成一体,在美国人看来,再这么搞下去,我们迟早会在太平洋挑战美国的海权,到那时再开战就不如现在趁我们羽毛未丰时开战。所以,我的判断是即便我们同意解散中日朝同盟、答应

状态提示: 第六章 事实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章 事实(2/3) 返回《清末英雄》目录下一页:第六章 事实(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