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瓷器鉴定培训(3/4)

文/温泉浴
谢河畈 | 本章字数:1950   | 谢河畈txt下载 | 谢河畈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堕仙诡异入侵穿越为魔王的勇者不进则退重生的我很迷茫绝代神主诛天剑尊
青斑胎泥细,高岭土久亿年成。

钧窑的窑工,在釉里加了一些铜,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像万花筒。釉中含铜,总之就是精美又高级。

定窑可谓是一个百年老字号,从唐代就烧,一直到元代终结,烧了六七百年。对定窑唐、宋釉的区别,口诀如下:唐定色灰宋发黄,宋时泪滴灰点唐;南宋生硬北唐轻,黑定无色暗点藏。

唐朝定窑和宋早期的定窑,相似釉色显白中泛灰,有灰点。北宋时发黄,南宋时瓷较硬重,而北宋和唐时较轻,黑定几乎无泡,黑中有灰白麻点。有人说“定瓷有芒不堪用”。“芒”即涩口,原因是定窑曾经采用覆烧,就是倒扣过来烧制,因此口沿处没有釉,所以有芒口。口沿部包镶了一圈铜,这种位于碗口、盘口的特殊装饰,被后人称为“金扣”“银扣”或“铜扣”,也是定窑瓷器的一个显著特征。

宋瓷难仿,其一,“光气”之难仿;其二,“熟旧”之难仿;其三,“包浆”之难仿;其四,“工艺”之难仿;其五,“规制”之难仿;其六,“神韵”之难仿。

高兴之余,插句课外话。例如,一件出土文物,如果想鉴定,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上面泼凉水,然后闻是否有墓地的味道,埋的时间越久,土味越浓。

理论基础课讲罢,接下来是实践经验课,请到本土民间古董鉴定的前辈登台传艺。

这是一只青花碗,外面画的是缠枝花卉,碗内画的是团花梵文,落款“大明宣德年制”。不过,眼前这碗是景德镇小窑的高仿,是一流仿手的作品,买卖双方明码标价。来源于文物商店。市场上对仿古瓷有很大的需求,随着存货的减少和征集难度的加大,文物商店会拿出一些库存的瓷器,到景德镇去请人仿制,限额生产几十件,全方位高仿,产品也往往按照新仿的价格出售。

高仿瓷也分三六九等。仿窑主基本上都是在家里建作仿,雇用优秀的窑头、火工、画师,并且产品采用传统的柴窑烧造——柴窑固然能够保证仿制品“到味”,但因其费用高昂、占用空间太大、烧造程序复杂,令很多小作坊“望而却步”,烧一窑要消耗松柴4卡车,时间是22个小时。一般来讲,这样的顶级作坊,一年只生产十几件,甚至几件精品,失败的作品全部销毁。当这部分仿品流入市场后,往往会进入大型拍卖会和知名画廊国内外皆有,冒充真品,单件价格往往高达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高仿瓷不需要大规模的生产,也不宜公开,有些技艺是上辈子人传下来的,甚至只传儿子,不传女儿。有些作坊主是原来景德镇一些国有瓷厂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工厂倒闭后就流向民间,自己办作坊或受雇于人,将新技术引进高仿工艺,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这类仿品一旦混迹于拍卖会,即使是高手也往往会走眼落马。国营瓷器厂,也在生产高仿,有出口权,做工精美的高仿品都销往海外,而中、低仿品则更多地流入了民间。

外行人根本不知道业内的情况。王老从事瓷器收藏已经有二十多年,曾到景德镇、河南等地的仿古制品点,实际调查过瓷器仿制方法,他认为只有看过如何制造仿品,才能从原理上辨识假货。

这些老人,可都是在古玩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大部分跟袁秋华父亲年龄差不多,有的甚至能当她的爷爷。王老须发皆白,穿着一身朴素的青布长褂,头发和胡须犹如银丝,一根一根白中透亮,而且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整个人看上去仙风道骨,超然脱俗。

课余,老人们也会讲陈年旧事。民国琉璃厂的古玩商岳彬收藏的石雕、铜器、瓷器都非常好,现在的许多博物馆都比不上。但抗日战争时期,不爱国倒也罢了,还勾结日本人贩卖国家文物,破坏古迹,最后结局呢,岳彬被判死刑,死在监狱,财产都充公了。卢勤斋却逃之夭夭,几代人都在海外当富家翁。陈中孚那时候,收藏品也都给充公拉走了。他们平常的东西,现在来说,拿出一件来卖几万块钱,好点的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陈中孚却穷困而死,只活到66岁。

这个看穿了,其实没多大意思。古玩行主要靠自律,德行比才艺更重要,人品比钱财更靠谱,一句话,谁干净,谁活得长。张伯驹,王世襄,容庚等,是好榜样。卢勤斋的后人,想回国发展,或加入中国籍,门都没有,祖宗都不会答应。古玩价值,还讲究人品,为什么秦桧的书法虽然好,但人家不收藏?就是因为做人太坏,陷害岳飞,是卖国贼,臭名昭然,人们不愿收藏。北宋大奸臣蔡京,书法也精妙,但百年之后,就被蔡襄从“宋四家”替换出来。

故宫博物院,北宋宫廷画《双喜图》曾被认为是佚名作品,在画面右侧树干上发现蹊跷,树干上藏有墨笔题款“嘉祐辛丑年崔白笔”,凭此才被认定为崔白的作品。唐画无款,包括唐以前所有的画,都无落款。唐代的印章只盖在书法作品上。宋代以前的跋,即使有,也只是在树干、山石后面不明显的地方,躲躲藏藏地题个名字而己。清中期以前的书画作品,不可能出现甲骨文字的印章。

鉴定齐白石的书画,从印泥下手。齐白石所用的印油,早期是他自己亲手调制,后来是荣玉斋特供。齐白石名声大振后,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伪劣之作,甚至成堆成堆地出现

状态提示: 瓷器鉴定培训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瓷器鉴定培训(3/4) 返回《谢河畈》目录下一页:瓷器鉴定培训(3/4)(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