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第二百三十九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2/3)

文/样样稀松
逆流伐清 | 本章字数:1904   | 逆流伐清txt下载 | 逆流伐清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乡村小说天才萌宝:美男放过我娘亲奶爸的传奇纵目驾校奇缘无敌升级王继母的爱
把公主,还有我那两个儿子都劫持出来了?”

“那是自然。”方光琛得意地一笑,刷地一下打开扇子,说道:“世子的妻儿现在便在隔壁,一家人在一起。世子还有何可担心?只是,公主那边还需世子安慰,莫要想不开。做出什么傻事。”

吴应熊听到一半便急着起身迈步,可腿被绑着。差点摔倒,李恕赶紧扶上。

“卑职得罪了,世子莫怪。”方光琛拱了拱手,挥手示意。

两个大汉上前,解开吴应熊腿上的绳索,却用一副可称细巧的脚链将其脚踝锁住。这样一来,迈步不足一尺,跑不快。蹦不高,便不用太过担心这些人质有什么意外举动了。

吴应熊有些怨恨地看了方光琛一眼,转头迈着碎步,在两个大汉的看押下,慢慢走了出去。

“若是被他们知道落入了明军手中,会不会有什么想不开?”李恕不无担心地问道。

“自古艰难唯一死。”方光琛冷笑一声,说道:“世子是没有那个刚气。至于那个公主,难道舍得自己的骨肉亲儿?所以,见面可以,但要严加监视。且时间不能太长。然后便分开看管,小的跟世子呆在一处,大的便留给那个公主。”

“也不全用咱们操心。自然会有人想得周全。”李恕突然释然一笑,说道:“顾大人定然会尽责,以向岷殿下交代。只是不知岷殿下要那满洲公主有何用,难道要折辱她,让清廷没面子?”

“切勿胡说。”方光琛警告地瞪了李恕一眼,沉吟着说道:“岷殿下岂能有你这般短视、浅薄。我估计岷殿下会善待于她,此等大智慧、大气魄、大胸襟,却不是你我可比的。嗯,日后万不可胡乱揣测。徒惹祸端。”

“小的明白了。”李恕心中一凛,意识到自己有些孟浪轻率了。赶忙躬身受教。

……………

厦门。

已经承袭延平王爵位,还继承了国姓爷的荣誉。郑经却没能全部继承其父的兵将。二十一岁的年轻郡王郑经在地上来回走动着,听着侍卫冯锡范的陈述,脸上阴晴不定。

“如今朝廷强势,已据闽省,金、厦距大陆过近,官兵岂无回归故土之念?”冯锡范巧妙地回避了金厦郑军不断叛逃的主要原因,将其归咎于朝廷,“朝廷又屡出政策引诱,长此以往,军心难稳。”

郑经停止了走动,垂头看向自己的脚尖,思绪翻涌。两年前,十九岁的郑经被父亲首次委以重任,执掌金厦的十几万军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郑经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因为他是延平郡王的世子,他有一个非常严厉,也对他满怀希望的父亲,要求他承担起属于他的责任来。

然而,他犯了一个当时认为并不算严重的错误,一切便都改变了。父亲丝毫没有容忍这个错误的意思,他要郑经一死谢罪。郑经不愿意死,他拒绝了父亲的命令……没过多久,父亲去世了,有人假传父亲的遗命,想利用他们父子不和夺取属于他的地盘和财产。

于是,他发丧起兵,去夺回他的东西,而且成功了……但周围似乎仍然是危机四伏,因此郑经需要立威,为了维持郑军的统一,为了象父亲一样建立无上的权威,他深信这是必须要做的事,而且乐观地认为这不会很难。

怀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念头下手之后,郑经才发现他的敌人居然多得出乎意料。郑瓒绪、郑鸣峻、还有陈蟒他们居然能够蛊惑起那么多人来。叛徒和三心二意的人一bō_bō地冒出来,每天都有人来举报又有新的人尝试叛乱。

叛逃的人越来越多,港口外的船只每天都在减少,成建制的叛乱固然是不见了,但三三三两两的逃亡却愈演愈烈,即使郑经下令把船只都看管起来也没有用。每天晚上都有明军士兵抱着木板逃离厦门,水性好的干脆直接游泳去大陆。

冯锡范的声音还在响着,“今东宁远在海外,非属版图之中。且幅员辽阔,若悉心经营,则万世之基已立于不拔。”。

郑经有些疑惑地望向冯锡范,悉心经营台湾,一是巩固根基,二是兵民迁台,可杜绝叛逃。但非属版图之外,却是违背了父亲的宗旨。

郑成功一再向世人的宣告。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他曾对荷兰殖民者严正指出:“台湾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人之土地也。”并指出荷兰人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殿下。”冯锡范镇定地面对郑经的疑问。继续说道:“朝廷尽收叛逃兵将,其心难测。其意昭然。殿下若启国东宁,又何慕于藩封,何羡于中土哉!”

郑经长长地叹了口气,朝廷以袭爵为挟制,确实令他怨恨,现在又收降纳叛,扩充实力,日后难免不起武力统一之心。

“金厦可弃。东宁可经营,然却不可自绝朝廷,妄称启国。”郑经思虑已定,断然下了决定。

郑军将士以漳、泉、潮、惠为主,他们对故土的眷恋是朝廷资以利用,并长期采取引诱、招降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郑军实力大损,难以与朝廷分庭抗礼,且郑经也知道,此时军心不稳,自绝朝廷。殊为不智。

“退而固基,以待时变。”郑经坐回到椅子里,缓缓说道:“岷藩来信。除为叛逃兵将开脱说情外,尚应允互市通商。东宁初始经营,需粮需物,皆需从大陆获取。”

冯锡范躬身以答,“岷藩既软语相求,殿下可大度应之。待东宁经营妥当,钱粮皆可自给,则再无需仰人鼻息。

状态提示: 第二百三十九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百三十九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2/3) 返回《逆流伐清》目录下一页:第二百三十九章 扬帆海上,郑经去台(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