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伐清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战定辽?(2/2)

文/样样稀松
逆流伐清 | 本章字数:1207   | 逆流伐清txt下载 | 逆流伐清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纵目无敌升级王长生界大清贵人极道天魔从恐怖开始的仙侠仙笼
丧气,一些伤兵躺在车上,或被捆在马上,不时发出压抑的低低的哀鸣。

他们许多人受伤是中了铳炮,那种痛苦是难以形容的。加上满清医士缺乏,医疗落后,许多受伤的士兵军官,注定熬不了多久,便会在饱尝苦楚之后死去。

想到铳炮,卓布泰心中蓦然腾起一股寒意。火枪精良,子药充足,又快又猛,这是明军火枪兵留给他的最深印象;火炮呢,明军有射程远超过清军红夷大炮的长管炮和加农炮,有射速极快的佛朗机,还有发射爆炸弹的曲射炮,更有易携易射的火箭炮,几乎是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怎么打?骑射,抵挡不住猛烈的炮火,也冲不垮明军严整的步兵方阵;步战,盔甲、盾牌在火枪攒射下丧失防护,密集的弹雨,如森林般挺立的刺刀,即便在损失惨重后接近敌阵,面对的也再不是拿着鸟枪烧火棍的恐惧士兵。

惊天动地的火炮轰击,弹雨防护下的步兵方阵,卓布泰突然发觉,清军似乎已经没有了克敌制胜的手段。他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明白当面的明军在两三个月内怎么能增加如此数量惊人的火炮,怎么能不断补充,怎么能保证粮草物资的补给。

卓布泰当然不明白,明军的胜利是用钱粮堆起来的胜利,是战场之后千百万民众支持的胜利,是朝廷上下竭力筹措的胜利,是觉醒后民心士气喷薄爆发的胜利。

一个庞然帝国已经在战火中重生,洗涤了身上的疮疤,振奋了颓废的意志,调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激励起全民族的精神。这样一个国家,已经不是区区满清能够抵挡的。

而且,从卓布泰等将领,到鳌拜等清廷重臣,他们显然还未意识到这一点。只要不投降,什么建州,什么宁古塔,甚至退到西伯利亚,也不会让明军停下追杀的脚步,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

………….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朱永兴捧着书,低声念着,微微颌首。

新版《春秋》、《孟子》、《管子》、《墨子》、《孙子兵法》,全部使用了朱永兴所要求的标点符号,而且改成了横版,看起来不再那么劳神,方便易懂。

“这都说得很清楚,所谓的夷狄到了中原,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中原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朱永兴本是随便阅读,但却不由得发起了感慨,“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可臣子们怎么就是不明白呢,还饱读诗书呢?”

产后的梦珠休养得甚好,来到北地时气候也正值春夏,倒也没怎么难适应。此时正坐在软椅中摆弄着几件小孩子的衣服,听到朱永兴抱怨,不由得笑道:“若尽信书,倒不如无书。陛下不是这样说过,怎么要用了便认为书上的是至理,不用了便说人家是胡说八道。”

“那也没错呀!”朱永兴也笑了起来,说道:“学以致用嘛,用不上,或者不当用,自然就是胡说八道了。”

“陛下倒也不必如此介怀。”梦珠柔声说道:“梦珠知道陛下的情意,但一国之君,总不能任性。就依群臣的意思,多纳几个汉家女子吧!有了子嗣,他们也就不必担心国本的事情了。”

任性?我任性嘛?朱永兴苦笑连连,虽然身处高位,还真是努力避免这样情形的发生,怎么就任性了呢?


状态提示: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战定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战定辽?(2/2) 返回《逆流伐清》目录下一章:第一百四十八章 未来战略,死战大胜(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