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37 天下之中洛之阳(下)(3/3)

文/赵子曰
三国之最风流 | 本章字数:1697   | 三国之最风流txt下载 | 三国之最风流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抗战之战神李云龙1852铁血中华大唐太子李承乾帝女策之江山半壁一代倾城挽山河三国之大汉逍遥王
了。

荀贞点了点头,对戏志才、钟繇说道:“这必是董将军以宫省方经大乱之由,换掉了苍龙司马的部属,而改由他的部曲来接替戍卫宫城。”

口中说着,荀贞心中想道:“袁绍、袁术兄弟手下皆有兵马,却怎么坐视董卓的人接管了宫城守卫?……是了,董卓是直接扈从着天子来入宫中的,袁绍兄弟当时可能不在左右,即便在左右,也可能身边带的兵士不多,因此无法阻止董卓。”

既然宫门的守卫换了董卓的人,袁绍就算之前在宫中,现而今大约也应已离宫出来了。

袁绍是带头血洗北宫的人,他的这种行为虽非谋逆,亦可算是“犯上作乱”了,即使有袁隗等人为他后援,在这么个时候,在宫门被董卓一下控制的背景下,他肯定也不敢在宫中待得太久,万一有人拿他血洗北宫、犯上作乱来说事儿,外边都是董卓的人,他这不是自取死路?

荀贞问钟繇道:“元常,离太傅府还有多远?”

“过了前边这几个坊里,就是太傅府了。”

暮色深浓,夜已渐至。

往日这时,洛阳城中已是万家灯火,而此时,却灯火稀疏,四面望之,深沉的冥暮笼罩城上,虽有人声、犬吠时而划破这暮色,然却也给人以一种深深的压抑窒息之感。

铜驼街正对着城东的中东门,中东门南边是望京门,太傅府就在望京门内的城区里。

洛阳的城区可分为宫廷区、官署区、权贵区、平民区。

宫廷区自便是南北二宫,权贵区是权贵们的聚居之地,分布於上东门之内、宫廷区之东、铜驼街之北,也即荀贞刚才经过的地方,而官署区则在南宫的左前方,也就是权贵区的南边,亦即城东望京门内的这块区域,太傅、三公府皆在此处,而至若平民区,多在城西地带。

因这里是官署聚集之处,所以行至此处,御道上的车马渐渐多了起来。

荀贞是初入京都,在京都熟人没几个,路上遇到的车马人众,他一个不识,倒是钟繇认识不少,时不时停下来於道左叙话,并向荀贞介绍。

闻得当前之人便是荀贞,这些朝臣们流露出的表情不一,有的好奇,有的敬佩,有的冷淡,有的热情,有的若有所思。

就在此时,闻得身后马蹄声响,荀贞顾望之,却见是四五骑驰骋奔来。

这数骑行驰甚速,不多时即追上了荀贞等,看其架势,本是要直接超越而过的,而其当头一骑不经意地朝荀贞这边瞥了一眼,旋即轻咦一声,即勒马停转,招呼余骑共行至荀贞等侧边。

这人绣衣武冠,革带宝剑,环挂青绶,腰悬印囊,从服饰冠带来看,当是一位比二千石的武官,——青绶固是二千石、比二千石皆配,但既有青绶,又戴武冠,却只能是比二千石的都尉之类了。

这人跳下马来,冲荀贞、钟繇等行了一礼,先对钟繇说道:“钟君,你这是要去哪里?”

钟繇还了一礼,答道:“欲访袁司隶,故往太傅府。”

说完,钟繇侧身想给他介绍介绍,这人却不待钟繇介绍,又向荀贞行了一礼,笑道:“足下必是颍川荀君了?”

“正是在下,……恕我眼拙,我与足下曾有相识么?”

这个比二千石的武官年约四旬,眉眼开阔,身形雄壮,行止稳健,嗓音沉定,断非常人,荀贞如果与他曾见过面,有过相识,必不会忘,可不管再怎么去看、去想,却分明都不认得此人。既然不认得他,他却怎么认出了荀贞是谁?

这人笑道:“足下鹖冠,青绶,除了颍川荀君还能是谁?”

汉世的冠带舆服十分严格,正如之前荀贞通过守卫崇贤门的卫士没有戴却敌冠,又有胡人形貌而断定出了其必是董卓部曲一样,又正如荀贞通过这个武官的冠带、印绶而判断出了他必是一位比二千石的武官一样,这人也是通过荀贞的冠带、服饰、印绶判断出了荀贞的身份。

荀贞带青绶,说明他是一位比二千石或二千石的吏员,而又戴鹖冠,——鹖冠和武冠的形制相似,只是比武冠多了两个鹖尾,分竖在冠之左右,武冠是武官之所戴,鹖冠虽也是武官所戴,但能戴这种冠的只有中郎将、羽林左右监、虎贲武骑等宿卫之臣而已,换言之,荀贞既戴鹖冠,又佩青绶,则他只能是几个中郎将之一,而朝中的五官、虎贲、羽林等中郎将这人尽皆认识,不认识的只有新任的左中郎将荀贞而已,那么很明显,荀贞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判断中郎将的身份,还有一个特征,便是服饰,中郎将穿的是纱縠单衣,只不过荀贞为了便於行马,没有换上这种衣服。

荀贞笑了起来,只听此人这句话,就知此人必是久在京都,要非是久在京都,熟知京都朝臣,断难只凭荀贞的印绶冠带就能判断出他是谁人,当下问道:“敢问足下高姓大名?”

“在下泰山鲍信。”


状态提示: 37 天下之中洛之阳(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37 天下之中洛之阳(下)(3/3) 返回《三国之最风流》目录下一章:38 纵横意气袁本初(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