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魏晋南北朝番外篇36 萧衍起兵 下(2/2)

文/胡马啸西风
铁血魏晋南北朝 | 本章字数:1053   | 铁血魏晋南北朝txt下载 | 铁血魏晋南北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1908再造中华谍影:命令与征服九鼎大宋万事如易重生之我成了隋炀帝醉枕山河刽子手的信仰
最终都没落什么好下场。而曹操196年“挟持”汉献帝后,各地军阀也并没有缴械投降,或者被曹操“命令”去做什么事情,军阀们的所作所为依然是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思维模式去行事。而爆发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则是北方霸主袁绍和中原霸主曹操的大对决,而在这场生死对决中,“汉献帝”对于胜利天平的影响也是少之又少。如果袁绍在官渡之战击败了曹操,那么曹操也会像董卓、李傕、郭汜之流成为历史的笑柄。而我在“太和新制”的章节曾经跟大家聊过,曹操在194年的“许下屯田”以及200年的“官渡之战”才是他最终成功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需要的是“绝对的硬实力”以及“一点点好运气”。

当然,“挟天子”并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挟天子”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天子”和“权臣”的身份,使得一些“儒生们”容易拜倒在“挟天子的权臣”之下,为其效力。另外,在“权臣的实力”占据绝对优势之时,一些小的军阀在投降这个“权臣”之时,有个“台阶”好下,“我这是归顺国家,而不是投降权臣”,所以更加利于收编“散兵游勇”。但是,对于“大军阀”,这就完全失去了效力,最后的成败还是要靠“铁”和“血”来说话。

经过这些比较分析,我想大家应该明白萧衍为什么不愿意“挟萧宝融这个天子”了,因为萧宝融本身号召力有限,把萧宝融搞到襄阳,并不能额外增加“雍州荆州集团”的号召力。相反,雍州和荆州还会因为萧衍“挟持萧宝融”而产生隔阂和分裂,这对于下一步的东征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而此时的萧衍把问题看得很清楚,如果“起兵”失败,那么就是玉石俱焚,“挟不挟天子”也就没什么鸟用处;而如果“起兵”成功,以“雍州兵”为主的反叛军又怎会听从荆州萧颖胄的驱使。还是用三国汉献帝做比较,“萧宝融控制在萧颖胄手中”在萧衍眼中就像是“汉献帝控制在李傕手中”一样,萧颖胄的实力绝对称不上是现代的“曹操”或者“袁绍”,萧宝融也只是暂时“存放”在萧颖胄处,萧衍攻下建康城之时,萧宝融也会像一颗“熟透了的苹果”掉入萧衍口袋。退一万步讲,就算最终萧衍和萧颖胄火并,那也要等到先灭了萧宝卷再说,而到那时,萧衍依然稳持牛耳,手中的实力使之然也。

雍州和荆州合兵一处要沿江东下,萧衍和萧宝卷最终命运如何呢?另外,我们知道,在中线,北魏帝国由于裴叔业的献降,已经接收了寿阳地区,在南北两大帝国沿淮河的千里国境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而此时,在西线,南齐雍州兵又精锐尽出,讨伐他们的皇帝萧宝卷,襄阳城防守空虚;北魏会不会趁虚而入,从西线和中线多路突击,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呢?

我们下一章再接着说吧。

:。:


状态提示: 番外篇36 萧衍起兵 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番外篇36 萧衍起兵 下(2/2) 返回《铁血魏晋南北朝》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二十八章 纸上谈兵 上(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