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魏晋南北朝第六十三章 史密斯夫妇 上(2/2)

文/胡马啸西风
铁血魏晋南北朝 | 本章字数:878   | 铁血魏晋南北朝txt下载 | 铁血魏晋南北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纯种吸血贵公主抗战之战神李云龙三国之大汉逍遥王大唐太子李承乾帝女策之江山半壁一代倾城挽山河
太太仁厚慈爱,善于抚养教导,拓跋焘的横空出世应该和窦氏的教导有一定关系。不仅如此,《魏书》记载,在拓跋焘征讨凉州时,窦氏坐镇首都,指派将领击退柔然的侵犯,也是功不可没(实际上当时皇太子拓跋晃已经监国,留守国都抵抗柔然的政令应该多出自拓跋晃,但窦老太太不添乱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当年拓跋焘北征柔然,这个老太太就出面干预阻止过)。不管怎样,拓跋焘十分敬重窦老太太,并把她尊为“保太后”。

于是在北魏朝的“立皇储,杀亲母”,“铸金人、立皇后”,以及“尊乳母,封太后”几个政策的共同影响下,北魏朝廷按规制应该标配两个皇后和两个皇太后一共三个人:即“铸金人”成功的正牌皇后,皇帝死后,皇太子即位后自然升格为皇太后;皇帝的生母,皇太子即位后追尊其为先皇的“皇后”;皇太子的乳母,皇太子即位后尊为“皇太后”。

不知道读者有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有可能在同一时期出现两个“皇太后”,如果皇帝正值壮年,这些个皇太后最多也就是处理处理宫内之事,但当皇帝幼弱,需要大臣辅政之时,国家政令就需要通过太后的首肯才能颁布。在拓跋焘暴卒,拓跋浚上位的公元452年,拓跋浚的乳母常氏就被尊为“保太后”,第二年即被尊为“皇太后”,而拓跋浚爷爷拓跋焘的正牌“铸金人”的皇后赫连皇后(也就是拓跋浚时期的赫连太皇太后)则于453年死去。于是从拓跋浚登基的452年到拓跋浚亲政的455年,帝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常太后。而根据史书记载,拓跋浚十分敬重常太后,而常太后于公元460年寿终正寝,所以即便在拓跋浚亲政的455年之后,常太后应该继续和拓跋浚共享着帝国权利,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拓跋浚的决策。而这一切的一切,如果不是赫连太皇太后的早死,以及拓跋浚老爸拓跋晃的被冤死所导致的正牌铸金人皇太后的缺失,常太后势必很难独享上述权利。试想在拓跋浚幼弱之时,如果帝国出现两个“皇太后”,如果她们都属于权利欲比较强的人的话,北魏帝国政坛将会出现怎样的动荡。

而这一切被一个人默默地看在眼里。这个人是一个天生的政治生物,这种体制上的瑕疵在这个人眼中是不容许出现的。这个人是谁?我们下次再说。

;


状态提示: 第六十三章 史密斯夫妇 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十三章 史密斯夫妇 上(2/2) 返回《铁血魏晋南北朝》目录下一章:第六十四章 史密斯夫妇 下(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