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传万里第九十一章 殿试(2/2)

文/往日如风
明传万里 | 本章字数:1165   | 明传万里txt下载 | 明传万里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国士无双回到宋朝当土豪烽火逃兵抗日之兵王传说霸蜀大司:我守一座城探宝猎人
始于宫闱穆清,风于辇毂邦畿,灌注于边疆遐陬,沦之洽之,精神意虑,无不畅达,肌肤形骸,毫无壅阏者是也……

笔耕不辍,一气呵成,写完之后赵彦也懒得去数有多少字,肯定是比一千字多就是了。

文章中,赵彦主要写了三个方面。其一是天人合一,此时的普世观中皇帝是天,代替上天管理天下百姓和世间所有事物,皇帝拥有的权力是上天赐予的,因此王权是至高无上的。

其二是忠君思想与爱国爱民,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官吏都应忠诚于君主,效忠于君主,为君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皇帝和朝廷官员都应该爱国爱民,善待自己的百姓。

其三就是依法治国,治理国家需要法令纲纪,要让全国各地的百姓和官员都知法守法,根据法令行事。

是的,赵彦只是适当的替朱祁镇吹嘘了一番,肯定了他君权天授的正统性,然后就是具体应该怎么与百姓与官员们去互动,最后就是自商鞅打头绵延两千余年的依法治国思想。

说实话,这三种思想其实就是万金油,既不逾矩也言之有物,而组合起来之后,相对于正统年间的思潮来讲还算是比较新颖,不至于泯然众人。

考试终于结束了,贡士们将对策交往在东角门的受卷官处,并由此而出。受卷官将试卷送弥封官糊名。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故糊名后直接由掌卷官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读卷官的工作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关键是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十几名,尤其是前三名。

殿试的第三天有一个“读卷”仪式,通常在文华殿举行。

这天早朝后,朱祁镇来到文华殿,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每读完一份,即由司礼监官王振将试卷呈于御案。以往只读三份,不过此次可以说是三杨故去后,朱祁镇亲政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主持殿试,所以朱祁镇一直让读卷官们读了二十余份,等读卷结束后,读卷官们退到门外候旨。

按照惯例,前三名的排名就看“御笔”钦定了。如果内阁与皇帝及司礼监关系融洽,那么最先由几位大学士读的卷子就为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所以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如果皇帝要表示“乾纲独断”,则往往打破次序,但这种情况“十不一二”。

朱祁镇虽然也想乾纲独断一回,可是看了看门外候旨的一众胡子花白的老臣们,到底还是没有狠下心来,主要也是怕麻烦,哪怕有王振在旁边帮衬也是一样,事关科举,此乃是国家之本,那些半只脚踏进棺材板的老臣们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皇帝,是不是权势滔天的王振,该喷还是会喷,该死谏还是会死谏,所以朱祁镇有些怂了,不过他也不肯任凭那些老臣们摆布。

拿起排名前三的文章看了看,又与会试结束后的排名对比片刻,竟是分毫不差,朱祁镇心中暗怒,只是这三人的文章确实做得好,他也不好做文章,赌气之下便将第三名和第二名换了换,随后又拿起一份文章,对身边的王振低声道:“先生,朕觉得此篇文章甚合朕意,朕有心将其擢为二甲第一,奈何字迹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状态提示: 第九十一章 殿试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九十一章 殿试(2/2) 返回《明传万里》目录下一章:第九十二章 庶吉士(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