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第290章【征战天下】(2/3)

文/朝月清风
唐朝那些事儿 | 本章字数:1939   | 唐朝那些事儿txt下载 | 唐朝那些事儿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星海虫神我真的只是想打铁我不想当老大洛诗涵和战寒爵我是幕后大佬网游之风流骑士海贼之万能店铺
,新罗出击了,追击撤退中的靺鞨兵,并斩杀300余人。此时的新罗真是如日中天,几乎每战必胜!这个问题让我很苦恼,大家应该有的人也比较苦恼,一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唐军是怎么了?为何在面对战斗力并不强的新罗,接连丧师失地?

其实,主要还是兵力对比的问题。有必要分析一下自670年开始至今唐罗几次交手时的两军兵力优劣问题!先来认识一下新罗的军事体制及军事力量。新罗,在军制方面有六停(新罗人谓营为停,即六营)和九誓幢(队)及其他如三千幢、五州誓等等共计二十三军,分置于中外。

其中用于行军野战的机动兵力主要就是六停九誓幢。那么新罗的机动兵力也就是这六停就誓幢有多少人呢?据史料记载,新罗出动的最大一次兵力是公元660年即大唐显庆五年为配合苏定方出兵百济的五万兵力。那次出征,

包括新罗王金春秋、太子金法敏、大角干(时新罗王以下最高官职)金庾信等国内军政精英悉数随军出征,所以,五万人应该也就是新罗能够动员的最大机动兵力!(加上其他防守的各军,估计新罗全国兵力应在7至8万)。而同时期熊津都督府的唐济联军兵力有多少呢?

原留守熊津的刘仁愿部已经随李世勣大军回国了,原熊津都督府的兵力本来就不多(约万余人),所以留守的唐军人数应该也就是几千人。更为严重的是熊津都督府的行政长官原百济王子扶余隆因惧怕新罗的暗算而赖在大唐没有到任,此时都督府的最高长官只是个司马。

那百济军呢,百济常年与新罗进行着拉锯战,兵力与新罗应该不相上下,但是考虑到新罗的领土比百济大,故百济兵力应该也少于新罗,在六万左右。不过,在唐灭百济战争中,百济军队已损失了三四万人,剩余的也就在二万人左右。唐济联军估计也就两万余人,

考虑到战斗力因素,相对新罗本来也不算少,但是城池众多,一分散,就更加势单力孤,再加上群龙无首,便容易被各个击破了!以上就是我分析的此时唐罗在熊津都督府的实力对比!

难不成大唐要放弃熊津都督府?不会,虽然兵力捉襟见肘,但是大唐依然派出了援兵。不过关于这方面,中朝韩的史料都没有记载,大家不要疑惑,我的态度是不说瞎话。

因为我有证据。这个证据来自倭国史料的记载。倭国一直很关注半岛形势,在他们的史料里出现了一点信息。

“天智十年(即公元671年)正月,辛亥,百济镇将刘仁愿遣李守真等上表”,天智纪而刘仁愿在唐灭高句丽时因为“失期”,没能及时赶到前线,被大唐以“征高句丽逗留”的罪名流放到姚州了。

“仁愿与勣会,后期,召还当诛,赦流姚州;一个被流放偏远地区的戴罪之身,却突然出现在百济。说明大唐又重新启用了此人,并且派去支援熊津都督府了。671年正月覆灭于熊津城南的那支新罗部队,应该就是栽在刘仁愿手中!好了现在半岛南部的唐罗态势基本就明显了。大唐,指挥官刘仁愿,兵力二万余人;新罗,指挥官金法敏,兵力五万余人;

金法敏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刘仁愿,他曾经与之并肩作战过,对其军事能力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不是个善茬,不好惹。于是金法敏就采取了新的策略——骚扰战、破坏战。

所谓骚扰战,就是时机不成熟时,不再大规模出兵,改为持续不断的骚扰战术,疲惫唐军的同时,也为自己再次积蓄力量争取充裕的时间,并巩固现有成果!

所谓破坏战,就是摧毁熊津都督府的农业,从经济上拖垮唐军。具体做法就是派遣军队践踏百济的田地,毁坏百济的农业作物。

“遣将军竹旨领兵践百济加林城禾”唐军的实力受到了一定的削减,金法敏见时机已到,便再次出兵熊津都督府,与唐济联军战于石城,此役,新罗军取胜了,此役新罗“斩首五千三百级,获百济将军二人,唐果毅六人。”

金法敏取胜了,不过,他很快就会后悔,因为他的胜利为他赢来的不是荣誉,而是大唐的援兵——高宗朝第一猛将薛仁贵!

。“诏起仁贵为鸡林道总管以经略之”从这一身份上我们能明白薛仁贵的无奈!在唐朝的历次征伐中,如果是重大的军事行动,部队统帅的身份就会是某某道行军大总管,兵力在数万到数十万,如显庆五年苏定方率军出征百济,身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兵力为十万。而如果出征的规模不大,或者对方实力很弱小,部队统帅的身份仅仅只是某某道行军总管,其兵力在数千至数万不等,如咸亨三年梁积寿率军讨伐叛蛮,身份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兵力只有五千三百人。

考虑到此时大唐的战略重心在西线,且薛仁贵的身份为总管而非大总管,可知其兵力有限。这就说明了薛仁贵为什么没有用武力来直接解决新罗!

之前,我总以为薛仁贵只是个有勇无畏的武将,只会冲锋陷阵,我发现那只是我的个人偏见!全文有一千余字,

洋洋洒洒,至情至理,格式基本就是开篇先论述两国间以往的友好关系,中间主题就是控诉金法敏的不臣之举,最后是要求金法敏知错就改,做个好臣子之类。那我们就有选择性地来看看这份《高金法敏书》。

第一,为金法敏分析当前形势:“今强寇已清,仇人丧国,士马玉帛,王亦有之,当应心不

状态提示: 第290章【征战天下】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290章【征战天下】(2/3) 返回《唐朝那些事儿》目录下一页:第290章【征战天下】(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