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第24章【大梁帝国】(2/3)

文/朝月清风
唐朝那些事儿 | 本章字数:1880   | 唐朝那些事儿txt下载 | 唐朝那些事儿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星海虫神我真的只是想打铁我不想当老大洛诗涵和战寒爵网游之风流骑士我是幕后大佬海贼之万能店铺
的儿子杨渥就不怎么待见他了。杨渥喜欢吃青梅,一次,举行宴会时,在那里吃个没完没了,赵匡凝对他说:“勿多食,发小儿热。”杨渥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

于是将其迁往海陵,后来大将徐温掌握吴国政权后。赵匡凝仍然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于是被杀。

二十三、建国

朱温想当皇帝,蒋玄晖和宰相柳璨为了投其所好,把领导拍舒服了。于是翻阅典籍,查找资料,

终于找到了顺利称帝的好方法,那就是仿效汉魏以来形成的规矩,先封大国。再加九锡,然后受禅。

柳璨,字照之,今山西永济人。小时候家境贫穷,但他很有志气,别人跟我比父母,我跟别人比读书,他白天以砍柴为生,晚上发奋读书,点不起油灯。

他没有选择凿壁借光,因为这样不仅是在破坏私有财产,还可能会因为不小心看到邻家小妹妹洗澡而被邻居狂揍一顿,

他也没有趴在雪地上看书,因为没有那么多下雪天可供他映雪,而是另辟蹊径,白天捡点树叶,晚上燃烧树叶照明。

很幸运,他没有引起火灾或一氧化碳中毒而亡,最终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因为对史书的解释十分精辟而被推荐为官。唐昭宗亦对柳璨十分赏识,委任他为翰林学士。

904年,宰相崔胤被杀,唐昭宗授柳璨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拜他为相,这时候,距他开始做官才仅仅四年。由于出身寒微,

又是坐着火箭升迁上去的,柳璨常常因为资历较浅而被其他大臣排斥。后来他希望借助朱温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投入朱温门下。

905年。有占卜师建议朱温进行一次屠杀以避免天灾。柳璨乘机把排斥自己的三十多位大臣列成名单呈献,朱温于是把他们全部处死了。

后来,此事被视为冤狱,朱温知道后很不高兴。

遵循先例固然名正言顺,但这只是对读书人而言的,对于朱温这样着急着当皇帝的大老粗来说显然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这时正好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诬告蒋玄晖和柳璨,说他们平日忠于唐朝,这样做是故意拖沓,不想让朱温当皇帝。

于是朱温在十二月十三日以此为借口斩杀蒋玄晖,并追削蒋玄晖为凶逆百姓,在城门外焚尸扬灰。

王、赵二人又诬告何太后和蒋玄晖有染,于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朱温在积善宫杀死太后,敕追废太后为庶人。

随后柳璨亦被送往刑场斩首,临刑时大叫:“负国贼柳璨,死宜矣!”

906年十二月,晋军、燕军同时攻打潞州。

昭义军节度使丁会本来就因朱温杀了唐昭宗而耿耿于怀,这时索性趁机投降了李克用。丁会的背叛使朱温威望大减,

他深怕因此会产生连锁反应,使其他节度使也产生叛离之心。这时,朱温因病入驻魏博,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对此头疼不已,

一来担心朱温久住魏博,开支巨大,难以负担,二来害怕朱温哪天不高兴了顺手把自己给灭了。

于是就对朱温说:“现在四方举兵造反都是假借要扶持唐室的名义,大王不如早早把唐室灭了,好让他们都死了这条心。”

朱温虽然没有答应,但是心里却深以为是,于是带病匆匆返回大梁。

于是,由朱温一手策划,经过唐昭宣帝数次死活非要把帝位禅让给朱温,朱温数次死活不予接受的闹剧后,天祐四年(907年)四月,

朱温在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同时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

废岁的昭宣帝为济阴王,并将其迁往曹州济阴予以囚禁。

而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令朱温很不高兴的事情。当有司在前殿准备大礼时,朱温的大哥朱全昱看到了,

便对朱温说:“朱三,你真的能当天子吗?”大典以后,朱温在宫中设宴,与朱全昱饮酒赌博,正喝得高兴的时候,

朱全昱取骰子甩到盆里,喊朱温说:“朱三,你本是砀山一个普通百姓,天子让你当四镇节度使,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

你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我看你将来定会灭族。这还用赌博吗?”朱温不高兴的罢宴而去。朱全昱也不愿久居京城,常常回到砀山故乡居住。

改朝换代之际,总有一些忠于先朝,而耻事新朝的人。这里面既有文臣武将,也有普通百姓,既有外人,也有皇帝的至亲。这些事情以前发生过,以后也继续发生着。

一千多年后。洪宪皇帝袁世凯称帝时,恰逢他堂妹袁书贞50岁整寿,于是老袁命长子袁克定带着厚礼去山东祝寿。当时袁克定正忙于帝制,转托五弟袁克权代往。

袁书贞听说京城老袁家来送寿礼,闭门拒绝接待,让人传话说:“我娘家无兄,也无内侄。”满心欢喜去吃寿面的袁克权碰了一鼻子灰,

郁闷至极,回到京城将原话据实禀告,袁世凯父子也感到纳闷。百思不得其解。稍后,袁书贞给袁世凯写信一封,

上下款均无称呼,内容大意是:袁、张两姓(袁书贞嫁山东巡抚张汝梅之子为妻),世受清恩,你代清而为民国总统,

打出的旗号是民主。今日称帝,你又何以见隆裕太后于地下乎?虽云顺从民意,但是以我看来,你却是叛逆之臣。

我幼读诗书。稍知君臣大义,请自今日始,你为君

状态提示: 第24章【大梁帝国】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24章【大梁帝国】(2/3) 返回《唐朝那些事儿》目录下一页:第24章【大梁帝国】(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