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第二章 安亭文会(2/2)

文/惊年渡
明朝当官那些年 | 本章字数:1456   | 明朝当官那些年txt下载 | 明朝当官那些年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弟子们都惊叹起来,啧啧道:“那这安亭之会,真的是一件大盛事了!”

“哎,这延陵吴、姑苏陆都是谁啊?”有个从江西远道而来的求学士子,刚刚拜入归有光门下不到两个月,一心读书不问世事,还并不知道苏州的情况。

“这你都不知道?读书不能读傻了呀,”苍头乌帽的弟子道:“那就给你说说吧,你可仔细听好啦。”

“延陵吴的始祖,是延陵季子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儿子,而且他还是吴王阖庐的亲叔叔。”他渐渐讲述起来,“延陵季子,是个非常聪明且有远见的人,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告诫晏子明哲保身,与晏子相谈投机。出使郑国的时候,他向子产预言了郑国政局的走向,最后完全证明了他的远见。”

“吴国灭国之后,吴王夫差的子孙殆尽,但是季札的子孙后代却活了下来,其长子濮婪,携带妻子逃到太湖之中,后来定居在太湖东洞庭武峰山下,在武山辟土起宇,渐成闾巷,凿池开井,造桥开渠,南通太湖,直至南宋时才恢复吴姓,他们这一支,被称作洞庭吴。而季札次子在亡国之难中,孤身一人逃往齐国,所幸被齐平公接纳,所生后代成为季札后裔中最发达的一支,即渤海吴氏。”

“这两支算是主宗,但千百年来,吴姓流徙、迁移、混杂,渐渐出现了更多的支族,比如陈留吴、濮阳吴、宜丰吴等等,人才辈出,所出名人不计其数。”这人道:“只不过洞庭吴和渤海吴都是宋时候才开始修谱系,根本比不上一直守在延陵老家的吴氏。”

“哦,”众人惊呼道:“原来延陵还有一支吴姓?”

“延陵吴,是季子最小的儿子的后裔,他在吴国灭亡之后,哪儿也没去,一直守在延陵老家,”四方巾弟子解释道:“他们这一支,有明确的家谱,绵延千年,而且出了很多人物,最近的一个,就是成化八年状元出身,礼部尚书死赠太子太保的吴宽。”

吴宽定居苏州长洲,有两个儿子,长子吴奭为中书舍人,次子吴奂为国子生。吴奭死得早,如今住在宽园之中的就是吴奂,而吴奂是吴宽五十岁生的儿子,比长兄吴奭甚至小三十岁。

吴奂有一个儿子吴知恭,吴知恭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吴启端,一个叫吴启和,吴启端读书不太好,而吴启和是个读书种子,两年前还在世美堂读过书。

“这就是延陵吴,”这弟子兴头不减,继续道:“现在说姑苏陆。”

此支陆氏的祖先是齐宣王少子田通,封地在平原陆乡。自平原之陆分出的吴郡之陆,他们的子孙落地生根在以姑苏为中心的三吴之地,占天时地利人和之宜,历两汉、魏晋南北朝,繁衍生息、枝繁叶茂,终成江东一著姓望族。而在之后的朝代中,这支家族数目庞大,出现了数不清的显赫人物。

陆氏家族人物太多,为官做宰的人不计其数,一直煊赫到今天,怪不得给陆氏编纂世系的人都在前言赞叹道:“根深者木茂,源远者流长,陆氏之盛其德茂也。吾闻君子之泽不过五世。陆氏千数百年之盛族……未倦前代之泽,未衰后代之德,又兴传世愈多,其积愈厚,故能有此盛也。”

“延陵吴还有个吴宽,”这时候有人就发问道:“但姑苏陆,朝中有姓陆的大官儿吗?”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算不算?”苍头乌帽的弟子呵呵道。

“陆炳是平湖人,平湖在浙江嘉兴,跟苏州远了吧。”有人道。

“平湖在国朝之前隶属苏州,陆炳是平湖陆氏的子孙,平湖陆氏就是姑苏陆的分支,而且是成化年间,才分出去的。”这人道:“而姑苏陆如今的嫡系子孙有三,老大叫陆执章,陆执章有一个儿子,陆大公子陆近辛。老二叫陆执圭,如今是南京太仆寺卿。老三叫陆执懋,有一儿一女,儿子就是陆三公子陆近潜,女儿陆东君……”

这些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陆东君秀钟华阀,据闻有沉鱼落雁之容,近期不是说曲阜孔家来人了么,就是为求娶陆东君而来。”

“哦,今儿师傅收到了孔公子的拜帖,”这弟子一拍脑袋:“这次文会,也要来参加。”


状态提示: 第二章 安亭文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章 安亭文会(2/2) 返回《明朝当官那些年》目录下一章:第三章 春风化雨(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