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霸主第941章果然是宴无好宴(2/3)

文/tx程志
大魏霸主 | 本章字数:1951   | 大魏霸主txt下载 | 大魏霸主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欢乐一家亲我的护士女友无尽火域的沉沦警花妈妈的悲惨沉沦火淫忍者系列人脑黑客女人的命运(都市版)
可以看到王猛的前途不可限量。

王宁虽然知道冉明更中意王猛,可是他却不服气。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是太原王氏培养的优秀子弟,无论是行军布阵,治政民生、河山图计各方都有涉猎。况且王宁异常刻苦,学习勤奋。目前他仍坚持读书每天至少两个时辰,读书四个小时肯定不算多,可是难就难在王宁自十五岁以来,二十五载风雨无阻,在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庸人也能成材,更何况王宁也不差。

从冉明自信的话语,王宁隐隐约约猜测到了冉明的真正用意。征南将军石越目前驻扎在扬州,征南大军就是悬在石越头上的一柄利刃,只要冉明成功平定冉智之乱,石越后方无忧,他就会大举挥兵直进,失去冉智在后方的牵制,南晋则孤立无援。同样,镇南将军张温部与镇西将军谢艾部南北夹击桓温,巴蜀攻复在既,大魏有望在年内实现天下一统。

不过,这个时候,王宁的问题来了。王猛有守邺平叛之功,升迁再所难免,可是自己跟随冉明南下,寸功未立,这个准丞相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反而王猛因守邺之功,声望急剧飙升。这在意料之中,但是王宁却不甘心失败。同时王猛的表现,也激起了王宁的雄心。虽然事情无法挽回,可是王宁却想在这其中分一杯羹。

现在冉明设计这个庞大的计划,其实也是和冉明无法掌握局势有关。从东汉以至魏晋最基本的统治势力是地方大族,由地方大族中孕育出来的两类人物构成统治阶级中的当权分子。一是以强宗豪族为核心的地方武装集团,就是堡坞主,当西晋末乱时,这种地方武装在北方普遍建立;二是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熟谙封建统治术的士大夫。二者也常常合而为一,即以士大夫而兼为堡坞之主,例如东晋前太尉南昌郡县郗鉴便是。当然魏国镇国将军苏林其实也是这类人。

世家大族,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不同形态,即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征的地方豪族,和以官宦为标识,以文化为特征的名家大姓。一般说来,地方豪族大多掌握着一定数量的依附人口,拥有一定规模的宗族武装,在地方保持着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除个别成员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或居乡为豪,或出任县令、郡守等地方官吏以及主簿、功曹等地方属佐,其家族成员一般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多以武干见长,因豪侠知名。由于宗族和地域的限制,他们的势力多局促于本贯,尚未突破乡里的界限。北魏初年活跃于旧燕故地的“群盗”、北魏后期的青齐诸豪,多属于这一类型。

这是这个社会上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有道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是有兵有将有部曲和附庸的豪强却不一样了,他们的危害更大。例如这次冉智叛乱,河东薛氏薛强投靠冉智,仅薛强一人之力就在河东招募河东健卒八千余人,这还是因为冉明在抽调河东郡一个半曲守备军的情况下,如果冉明不调这些青壮,薛强能得到的青壮则更多。

在这个情况下,王宁感觉自己的机会到了。他虽然熟悉军事,但是论起打仗的水平,也基本上马马虎虎可以凑合,可是论政治手段和心机,却不是一般人可比的。王宁突然打断正在向冉明谏言的王简的话,而高声问道:“敢问陛下,王尚书,天下迷乱之久,诸胡诸候并起,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大魏却不能统一天下,何以至此?”

冉明猛然一愣,他没有想到王宁会在这个时节上提出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冉明早就有了答案。不过冉明却想听听王宁会有什么高见。

冉明笑道:“看德和(王宁的表字)成竹在胸,应早有答案。”

“回禀陛下,然也!”王宁道:“天下大乱之因,究其根本在于人心散乱,人心不思晋而至诸藩割据,群豪并起。内战犹酣,给诸胡可趁之机。而解救之法,当在稳定人心,只要重振大魏国汉室威名,天下自当重新大治!臣恳请陛下重启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以安天下人心。”

冉明听了这个说法其实很想笑?不过他却要顾及王宁的面子,就辩驳道:“那以德和所言,当年周得天下,周公作礼乐,天下大治,人心所向。若是如德和所言那为何现在不是周天子在位,而是秦、汉、吴、蜀、晋魏诸家天子?”说完,冉明更以似笑非笑的神色盯着王宁。

“这个……”周得天下可谓名正言顺,而周公作礼乐,也正如冉明所言,天下大治,人心所向。而至周平王东迁,踏入春秋之后,亦有数名霸主先后辅助周室,可惜最后结果享八百年国运的大周都是亡了。群豪割据、诸侯并起,天子蒙尘,现在的局势与平王东迁之后的周室何其相似。这一刻,王宁忽然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人生的理念,忽然间变得那么的不真实。

看着王宁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冉明也没有为难他道:“人心只是虚无的东西,百姓所依者,无非衣食而,若百姓能丰衣足食,自然可以像管子所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教化万民必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丰衣足食,若是连吃不上饭,衣不遮体何来礼节人心?朕非是不愿意教化万民,安定人心。朕亦知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安天下之心的益处,奈何万金易得,名师难求。”

王宁道:“臣向陛下举荐一名师,山阳王氏,名劭,字敬祖。乃名士辅嗣公(既王弼,经学家、哲学家,南北

状态提示: 第941章果然是宴无好宴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941章果然是宴无好宴(2/3) 返回《大魏霸主》目录下一页:第941章果然是宴无好宴(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