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宫弃嫡239冷暖两相知(2/2)

文/唐妡
逃宫弃嫡 | 本章字数:1094   | 逃宫弃嫡txt下载 | 逃宫弃嫡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象拔蚌2 爱好杀亲夫银星读书(高H小说)绿帽特工我的护士女友催眠调教欢乐一家亲妈妈的特殊任务
皇宫和京师的安全﹐实即禁军。清禁卫军制大类有二﹐即郎卫和兵卫。郎卫即指御前近卫﹐专门负责皇帝及后妃等的警卫与服务﹐其内部又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设置侍卫处﹑銮仪卫﹑善扑营等不同的机构。侍卫处初选上三旗子弟中才武出众者分班入值﹐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供宿卫扈从之需。銮仪卫亦系侍从武职﹐掌管帝﹑后车驾仪仗等机构。宣统元年(1909)避溥仪名讳﹐改为銮舆卫。善扑营﹐顺治初年曾设善射鹄﹑善强弓﹑善扑等侍卫﹐各有专管﹐统在三旗额内。康熙八年为惩治鳌拜专横乱政﹐选侍卫中一部分年少有力者练习扑击之戏﹐鳌拜入见时﹐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设。该营专习掼交﹑射箭﹑马等技艺﹐供皇帝游玩宴乐时表演。兵卫即指京师及宫禁的警卫﹐也根据不同的任务及防卫的需要﹐分设前锋﹑护军﹑步兵等不同的营制。

八旗的驻防入关以前﹐已有八旗驻防之设。清统治全国以后﹐分为畿辅驻防﹑东三省驻防和各直省驻防。畿辅驻防为守卫京师附近地区﹐包括保定﹑张家口﹑热河﹑察哈尔及木兰围场等地。各省驻防多为省会或重镇。八旗驻地及兵额﹐视各代而有增损﹑裁并﹐但变化不是太大。清末全国驻防共有八百一十七个佐领。

八旗的旗务管理无论满洲﹑蒙古或汉军﹐均由固山额真管理。顺治十七年﹐固山额真一律改称都统。各旗均设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雍正元年﹐设八旗都统衙门﹐由上述各旗都统二十四人及副都统四十八人组成﹐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之政令﹐稽其户口﹐经其教养﹐序其官爵﹐简其军赋。凡八旗之方位﹐京师及各地之驻防﹐陵寝守卫﹐壮丁编审﹐选子弟充执事﹐选送秀女﹐以授地方法定八旗世业﹐奴仆管理﹐田租定额﹐房产购置﹐红白赏恤﹐选送俊秀入官学出具考试名册﹐会选旗营官员﹐功过劝惩﹐世职袭废﹐稽户丁﹐定兵额﹐选马甲等等﹐无不统一管理。

八旗的兴衰 八旗制度建立在“兵民合一”的基础上﹐入关前没有兵饷规定。天聪四年皇太极说:“我国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耕战二事﹐未尝偏废。”当时﹐兴京(今辽宁新宾)内城居宗室勋戚﹐外城居宿卫亲兵万余。此外远近十余万户﹐散处辽河东西﹐无事耕猎﹐有事征调﹐征调时所发行粮也很有限。清统治全国以后﹐八旗兵饷的主要形式是坐粮﹐包括钱﹑粮两部分﹐从征时发给部分行粮。八旗兵丁按其兵种可分为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步兵﹑炮甲﹑养育兵﹑匠役等﹐其兵饷的数量亦有所差别﹐且时有增损。

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了安置八旗官兵和闲散人口的生活﹐从顺治元年底至康熙四年清政(蟹)府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见圈地令)﹐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官兵三次共分得旗地二百三十三万五千四百七十七晌零九亩。

作者有话要说:自动挂档~5.12


状态提示: 239冷暖两相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239冷暖两相知(2/2) 返回《逃宫弃嫡》目录下一章:240白首相知犹按剑(上)(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