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金金朝的国朝文派(2/2)

文/边郡箭手
颠覆晚金 | 本章字数:1598   | 颠覆晚金txt下载 | 颠覆晚金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九鼎大宋帝女策之江山半壁抗战之战神李云龙三国之绝世谋臣一代倾城挽山河1852铁血中华极限诛杀
之踪迹飘蓬。

这样一篇腐朽文字,竟然是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所创作,可见金朝文人当时之浮夸。

第二代国朝文派回归庙堂之际,第三代也开始崭露头角,包括元好问、雷渊、刘昂、麻九畴等人,严格来说,这些人已经不属于国朝文派,而是继承国朝文派的第三阶段“南渡文人”,他们大都在金朝“最后的好时光”章宗、卫绍王初期入仕登第,也有在宣宗时期崭露头角的,和前一代相比,由于国朝文派逐渐独霸政坛,第三代人从翰林和御史走出来到各个岗位,但是,这批人生活在更加风雨飘摇的时代,作品一方面不断批判现实,却也大量流露出沉郁、消极的思想,孔门禅更加流行,并且与复苏的理学相结合。这一时期,和国朝文派竞争的也从胥持国一派变成了经学人士。

第三代人里出道较早的是王若虚和刘昂(王若虚其实归到第二代也有理由,算是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但他是周昂的外甥,所以被我算进第三代),经历了泰和南征巨大胜利的他们有着特别的狂喜。1206年,南宋掀起开禧北伐,可惜准备不足,不到一年便被金军击败,仆散揆率领金军攻占扬州,蜀帅吴曦叛宋投金,这种胜利给金朝上下带来了无比的自信,比如刘昂所作的《上平西·泰和南征》

趸锋摇,螳臂振,旧盟寒。恃洞庭、彭蠡狂澜。天兵小试,百蹄一饮楚江干。捷书飞上九重天。春满长安。

唐日月,舜山川,周礼乐,汉衣冠。洗五州、妖气关山。全蜀下也,剑关何用一泥丸。有人传信日边路,都护先还。

但是好景不长,蒙古人在1211年正式南侵,1213年金朝政变,卫绍王被杀,金宣宗继位后迁都开封,河北大好河山沦陷,金宣宗对国朝文派印象一般,故而第三代文人开始痛思金朝的失败,词赋文人们也开始大量参与政治,原本多为御史、翰林的他们开始到行政机构和地方去,政治参与更有深度,元好问的亲家雷渊雷希颜任蔡州防御、侯掣提调河东等等。

而元好问本人则仕途不顺,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此时金朝在南方呆了七年,已经是半壁残破奄奄一息,第三代文人们在地方行政也未见明显成效,政治抱负日趋保守,麻九畴两试不中,已经隐居山中,但在另一方面来看,此时国朝文派终于排挤掉所有对手,独霸金朝政坛。

金宣宗时代对国朝文派还算是不冷不淡,而金哀宗继位后则重用其人,时人认为金宣宗重用胥吏(跟我们国朝文派作对的都是胥吏!),而金哀宗上手就“逐二奸臣,士大夫相贺”,很有点“众正盈朝”的意思(一不留神就黑东林了呢,

@荒木飞吕彦

),大家都懂的。正大三年八月,金哀宗设立益政院,标志着国朝文派彻底排挤了政治对手们。这群人在乱世之中最后选择了金朝,也和金朝最后一起倾覆。

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一改章宗时期的浮艳,更加崇尚义理和奇古,之前流行的“西风了却黄花事,不管安仁两鬓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种淡淡的闲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佛法、理学的探究和对世事的愤懑。

周昂开风气之先,当年明昌党狱被贬之后,周昂安身北方,成为金朝不多的军旅诗人,野狐岭金军横尸十万之际,周昂诗作

玉帐初鸣鼓,金鞍半掩弓

无需惊异域,曾在版图中

经义李俊民也有诗作

胡儿不满欲,我民还买犊

今秋犊未大,又被胡儿逐

胡儿皆饱肉,我民食不足

食不足尚可,鬻子输官粟

另一大特点是奇古,还涉及了一场科场案,下面再说

对于理学的探讨也是从赵秉文开始

太虚寥廓,一气浑沦,日而月之,星而辰之,噫以雷风,窍以山川,动静合散,消息盈虚,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一则神,二则化,所谓一太极也,极中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天地能生之不能成之,父母能育之不能教之,有圣人者出范,以中正仁义中天地而立其功,与天地并人极立焉,自尧舜禹相授以精一大中之道,厯六七圣人,至孔子而大备。(句读是我自己加的,若有错误请指出,我对经学理学都不懂)

涉及理气论、心性论,明显是理学范畴了,理学本身和佛学也有些关系,国朝文派既然能接受孔门禅,从孔门禅过渡到理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自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再到陆王心学,归于清代朴学,金朝在这里算是个小小的异数,算是经学的一次复兴。


状态提示: 金朝的国朝文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金朝的国朝文派(2/2) 返回《颠覆晚金》目录下一章:金朝末期的关河争夺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