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第275章:张启阳走了(2/2)

文/红尘贼子
回到明朝做权臣 | 本章字数:1535   | 回到明朝做权臣txt下载 | 回到明朝做权臣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1908再造中华谍影:命令与征服九鼎大宋万事如易重生之我成了隋炀帝圣母的救赎醉枕山河
,陛下千万不要提起。”

“为何?”

“施恩收买之意太过于明显,连臣都能看的出来,勇毅公及毅勇军上下又怎么会看不出?以臣愚见,一切遵照前例就好。”

扶保太子南来之时没有加饷,包围南京之时也没有加饷。

勇毅公刚一走,朝廷就要加饷了,这是什么样的用心连三岁的娃娃都能看得出来,真当别人都是傻子吗?

张启阳虽然走了,但还是需要按照他的规矩继续统领毅勇军,别弄这样那样的幺蛾子,否则的话很可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到时候又惹出一场风波。

“勇毅公虽然把毅勇军主力留给臣统率,但他却带走了两个直属队和一个己字营以臣愚见,毅勇公很可能会带着那些学生们打一仗。到时候无论胜负,勇毅公都在前敌奋战,后方还是稳妥一些的好。”

这话虽然说的很委婉,复隆皇帝还是听懂了:不管怎么说,虽然没有带多少人马,张启阳都是出去打仗的。

大帅在前方杀敌,朝廷却在后方谋取他的毅勇军主力,这种事情好说不好听啊。

若是朝廷真的这么干了,必然会被舆论骂的狗血淋头。

更何况,张启阳虽然走了,但毅勇军体系却完成的留了下来。

不管是刘乾龙还是史德威,都不是聋子瞎子,稍微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张启阳马上就会知道。

“老奴斗胆,还是希望陛下能更稳妥些,不可太过于操切……”

指出皇帝的短处,而且说的这么直接,绝非是臣子应有之言。

但高起潜不仅仅只是复隆皇帝的臣子,还是他的家奴。

作为一个宦官,而且还是崇祯皇帝提拔起来的宦官,高起潜和复隆皇帝之间的关系,主仆多过于君臣。

奴仆,这是一个很私人的关系,而且更加亲密,有些话连蔡枫华那样的贴身臣子都不方便说,高起潜却可以直言不讳的讲出来,就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

现在的高起潜,更象是一个对年轻的家主尽职尽责的老仆人,而不是大明朝的臣子。

复隆皇帝本就是个随和的性子,可以说是从谏如流,也可以说是没有主心骨。

对于下面的臣子而言,这样的皇帝非常容易相处。

对于高起潜的忠告,复隆皇帝还是能够听进去的。

虽然张启阳这个人跋扈的很,而且还有诸多违抗命令的前科,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局着想。

所以,复隆皇帝并不像蔡枫华等人那样对张启阳有很深的成见,虽然有时候张启阳确实把他弄的下不来台,但事实总是会证明张启阳的正确性。

或许是天性使然,性情随和的天子总是觉得张启阳是一个忠臣,先皇的识人之明毋庸置疑,不应该对他有太多的怀疑。

君臣和睦同始同终不是更好吗?为何总是要怀疑勇毅公呢?

虽然蔡枫华等人的想法也是为了朝廷好,为了避免出现一个尾大不掉的权臣,但皇帝总是觉得他们是在杞人忧天,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当然,这种话也就只能对高起潜这样的私奴说一说,若是对蔡枫华等人说起,必然又要招来一大堆早已说滥了的大道理。

虽然皇帝本人不喜欢张启阳担却不怎么怀疑他的忠诚度。

同样,皇帝也不怀疑蔡枫华等人的忠诚之心,但却觉得他们有些无事生非了。

不管是蔡枫华这样的内阁大臣,还是张启阳这样的军事巨头,都是一路追随过来的东宫旧人,是皇帝的肱股之臣,但这文武之间却并不怎么和睦,这种状况让皇帝有些烦心。

“朕总觉得,应该找个机会,让勇毅公和蔡枫华他们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免得总是相疑文武失和。”

给文臣和武将做和事佬,让他们变得更加和睦,这个想法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却太过于幼稚。

张启阳和蔡枫华之间的分歧,不是因为个人性情海而是因为治国理政的观念不同,根本就没有说和的可能!

关于这一点,高起潜已经看的很清楚了。

“万岁还是不必如此了吧?”高起潜说的更加委婉:“不管是蔡首辅还是张大帅,老奴相信他们都是国朝干城,只不过是理念不同而已。只要是出于为国为民的初衷,尽可以让他们放手施为。到了最后不管谁对谁错,都对国朝有百利而无一害,对万岁更加的没有害处。”

复隆皇帝看了看高起潜,高起潜却没有继续深入的说下去。

这是帝王心术,高起潜实在不好明说,就看年轻的皇帝能够领会多少了。


状态提示: 第275章:张启阳走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275章:张启阳走了(2/2) 返回《回到明朝做权臣》目录下一章:第276章:父子相见(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