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第467章祈雨(2/2)

文/红尘贼子
回到明朝做权臣 | 本章字数:1474   | 回到明朝做权臣txt下载 | 回到明朝做权臣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国士无双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纯种吸血贵公主九鼎大宋三国之我是四弟1852铁血中华大雅之世
连人畜饮水都成了大问题。

在小冰河时期,干旱是多年的主要天灾,并且出现了很明显的南移迹象。

既然发生了大规模的旱情,肯定是要求雨的,并且已经求过了两次了。

先是组织地方官员求雨,却没有任何效果,紧接着又组织宗室子弟祈雨,老天爷依旧不给面子。

不少官员纷纷上疏,建议由皇帝主持一场祈雨活动。

作为上天之子,这种事必须由皇帝出面,方能显现出隆重之意,才能体现出皇帝顺天爱民之心。

从道理上来看,由皇帝出面举办祈雨仪式原本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但复隆皇帝却迟迟不做理会,不是他不希望下雨,而是因为他有很深的顾忌!

求雨好说,但若是求不来雨水,那就不好说了。

作为真龙天子,若是同样求不到雨水,那是就是老天爷不给面子,到时候如何收场?

是不是应该再上一份《罪己诏》放入书架了呢?

复隆皇帝不怕求雨,怕的是求不来雨水,那将是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灾难。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皇帝才迟迟不肯表态,不愿意亲自去求雨。

所谓的真龙天子不过是糊弄老百姓的说法,如果皇帝真的有那么神奇,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天灾人祸?

除非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的话,皇帝不会亲自去求雨,毕竟那是一场很大的政治冒险。

但形势比人强,随着旱情的持续,要求皇帝亲自出面求雨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要是再畏缩闪躲的话,就显得不那么亲民爱民了。

万般无奈之下,复隆皇帝只能硬着头皮颁布诏书,准备上顺天心下合民意的亲自去求雨了。

按照古老的周礼,天子求雨一定要到山阳水阴之地才能进行,所以复隆朝的“祈雨坛”设在观音门外的北郊。

所谓的“祈雨坛”其实就是临时堆砌起来一个方形土堆,土堆上有一个圆坛,暗合“天圆地方”之意。

一大清早,复隆皇帝就率领文武百官并宗室子弟等人来到了,虽然天气炎热,大明天子还是非常罕见的穿上了全套的大衮礼服,头戴珠冕手持玉圭,在一片鼓乐声中当场宰杀三牲贡品,然后献上白壁锦帛等物。

按照礼部考据出来的礼仪,点燃了一大堆柴火,把三牲贡品的鲜血淋于火中,然后三次献酒,将五谷杂粮和盐巴等物大把大把的抛洒出去。

在所有的礼仪当中,祭天礼的规格最高,丝毫马虎不得,也容不得丝毫差错。

这个时节正是盛夏,到底有多热那就不必说了。

偏偏还要穿着全套的大礼服,把自己包裹的好像是个粽子,尤其还在站立在火堆旁边亲自宣读祭文,简直就是活受罪。

片刻之间,复隆皇帝就已汗如雨出了,却不得不用很大的声音继续宣读:“玄黄高天在上,漫天神佛听真,雷电风雨并四方龙神,大明天子谨代万民泣血以告知……”

“今春以来,历百日而无雨,旱魃之灾生灵哀嚎,致使百姓惶惶黎庶难安。帝天降罪非是无因,若因朕似的上干天和下积民怨,则灾及朕身,于民何罪耶?”

老天爷不下雨,致使天下大旱。

若是因为我这个做皇帝的做错了什么才惹得上天震怒降下灾祸,还请老天爷把所有的惩罚都降临到我一个人的身上,不要连累老百姓们活受罪了。

“下闻民以食为天,禾粟垂丰而骄阳不雨,亿兆生灵倒悬,帝天视之高远岂无闻乎?朕斗胆以询帝天,禾枯而苗槁,田干而地旱者何也?”

旱情已经这么严重了,老百姓还在受苦,想必老天爷已看在眼中了吧?

禾苗枯萎田地干旱,我这个当皇帝的应该怎么办?

“民务于弄,将丰而败,雨泽苍生,搏利其哉,朕已凉德而祈上苍,疾告于帝天,立驱旱魃而许生民,以造万民之福,大明天子肯祈之。”

洋洋洒洒的求雨文书念完之后,放在火堆上烧了,就算是给老天爷打了一份正式的“求雨报告。”

至于说老天爷会不会这个面子,是不是会大发慈悲的降一点雨水下来,那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了。

此时此刻,一轮红日初生,洒下万道金光,分明就是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怎么看都不象是要下雨的样子。

看来,老天爷是不准备给复隆皇帝这个面子了。


状态提示: 第467章祈雨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467章祈雨(2/2) 返回《回到明朝做权臣》目录下一章:第468章上不豫(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