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醉第三十二章 当殿的指责(2/2)

文/唐远
唐醉 | 本章字数:1294   | 唐醉txt下载 | 唐醉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她恼怒于群臣的再次“逼宫”,但大臣们的提议却是合情合理的,她甚至找不出理由来反驳,李显的请求也是很合理,很孝义,她除了称赞,没有其他处理办法,最终只能以身体染小恙为由不去华清宫,继续自己处理朝事。不过大臣们的建议并未就此停歇,他们以皇后一人代皇帝处理朝事,任务太过于繁重,理应让太子帮忙代为处理,一些不重要的奏折可以让太子在东宫属官的协助下,代为批阅,最后再交由皇后过目就行了。

支持让太子涉足处理朝事的大臣很多,可以说政事堂的大部宰相都是不反对的,即使如李敬玄、裴炎这样被武则天倚为亲信的大臣也是如此,武则天有点顶不住压力,被迫同意让李显代为批阅一些奏本,处理一部分朝事。但她对此却是很恼火的,当然法不责众,朝中大部大臣都支持此议,她不能将所有大臣都责怪,因此怒气发泄的对象只能是一个,当然就是太子李显,她自己的儿子。

李显请求替自己的母后分担政事,以免母亲太累,如此孝义之举自然也不能指责,太子在皇帝身体不好时候,代为处理朝事,也是非常合理的举动,武则天也不能在这方面予以责怪。

要让李显有教训,让这个一向表现乖巧,但这次有点过分的儿子知难而退,武则天不能自己指责、降罪李显,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让朝中大臣站出来,指责李显的许多不是,要是坐实了李显的不是,武则天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责罪。

而指责李显的事武则天就交由贺兰敏之去做了。这件事让陈易去做当然很不合适,如今的陈易虽然在朝中任要职,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他资历与声望都不够,与李显不是在一个重量级上的;而贺兰敏之就不一样了,作为武家了子嗣和继承人,他身上戴着太多的荣耀和光环,周国公、工部尚书、太子左卫率,母亲又是韩国夫人,外祖母是荣国夫人,是武则天的亲外甥,备受荣国夫人与武则天的宠爱,又是李显的表兄,几重身份让他很有资格对李显的所作所为做出指责。也就在某一次的朝会上,贺兰敏之开始对李显发难了,指责的理由就是李显代为批阅的奏折中回复的意见。

那是一份一位户部郎中所呈,建议在江南道、江淮道一带进一步推广多季稻种植的提议,建议所有的水田都种植水稻,以进一步促进增收。

如今的大唐,从林邑国引进的占城稻虽然已经大面积种植,但主要在岭南道、江南道一带推广,其他地方并没有广泛种植,这位户部郎中的意见就是在未推广种植占城稻的地方,应该以官府的名义强制百姓种植,有经验可以借鉴,又有官府提供稻种,强迫百姓种植加以推广,也是必须的。

这位户部郎中的提议虽然有点过激,不过还算合理,其他地方多年的种植下来,证明占城稻的产量远胜于其他作物,又极易种植,所费的精力也少一些,强迫推广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李显批阅的意见是,不能强迫百姓做事,那样会起民怨,还批驳了这位户部郎中几句。

武则天将这份奏本交给了贺兰敏之看,贺兰敏之看了后,马上心神领会,并在朝会上当着众大臣及李显的面发难了。虽然有点强人所难,但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理由,也只能用这事来发挥了。

“天后娘娘,臣觉得太子殿下在处理吴郎中所呈,提请在江南道、淮南道所有水田都强制推广种植占城稻的意见上非常不合适,臣觉得太子殿下如今并不适合代陛下和天后娘娘处理朝事!”贺兰敏之一顶大帽子盖下来,让李显及许多朝臣为之吃惊。


状态提示: 第三十二章 当殿的指责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十二章 当殿的指责(2/2) 返回《唐醉》目录下一章:第三十三章 意外的人(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