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黎明五十六 争夺与重组八(3/5)

文/绯红之月
赤色黎明 | 本章字数:1958   | 赤色黎明txt下载 | 赤色黎明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1908再造中华谍影:命令与征服九鼎大宋万事如易重生之我成了隋炀帝醉枕山河刽子手的信仰
,你起点得高。起点太低的话,太容易被淘汰。”陈克说着看似简单的常识。不过这也是陈克以一个穿越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个问题。至少合成氨生产线,在中国是花大力气研究的产业。包括空气压缩,分离,以及相应的“高温高压焊接”,还有钢铁业,一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也是相当红火的产业。这些可以说是绝对没有错误的投资方向。

反倒是蒸汽机这个看似热门的工业行业,陈克就没有太花力气投入,如果不是现在必须使用往复式蒸汽作为大型动力设备,以及牵扯到气动轮机在大型火电站以及大型军舰发动机上的应用,陈克其实很想把蒸汽机这个专业从国防科工委的财政预算上给砍掉的。

“还是那话,钱够不够。天津机械局投资太大,我看根据地现在投资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配套设备跟不上怎么办?”秦佟仁对此耿耿于怀。重工业投资大,收益慢。不仅仅是设备,重工业还需要大量的受教育劳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根据地的全面教育体系一度被不少同志私下质疑,可国防科工委就从来不质疑。

由于国防科工委的一些干部都是原先北洋出身的,袁世凯很是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派人劝说这些人回到北洋效力。前来劝说的人甚至给秦佟仁开出了惊人的价码,袁世凯许诺,他会重建天津机械局,秦佟仁一旦回到北洋,袁世凯愿意委任秦佟仁天津机械局局长一职。对这位亲戚的热切劝说,秦佟仁只是看似闲聊般问起了北方义务教育的问题,课程都是怎么安排的。确定了袁世凯根本就没有进行全面义务教育,更不用说是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在内的现代义务教育之后。秦佟仁礼貌而坚定的拒绝了亲戚的劝说。

送走了亲戚,秦佟仁把一起从北方来老兄弟们召集在一起。在他的追问下,不少人都承认北洋派人前来游说。有些人甚至坦诚自己动了心,不过大家都在看秦佟仁的态度。如果秦佟仁肯带头,他们是愿意回北方老家。

面对同志们的信任,秦佟仁也坦率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如果大家是想回去做做官,我建议大家现在就回去。我带着同志们一起出来,那我就不能耽误同志们升官发财。如果同志们觉得根据地里头的条件还能接受,而且大家真的想做事,那我就建议大家留在这里。咱们自己的夜校也是学习的初中高中课本,大家都知道这课程在教什么。只要三年,每年就能有上万的初中生毕业生加入工厂,那时候是什么一个局面?北洋想做到这些,至少得六七年。六七年后咱们根据地里头理工科的大学毕业生都毕业了。北洋拿一群初中生和大学文科生与咱们的理工科大学生比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是不会走的。不过我还是劝大家,想升官发财现在就走,机会大把。想办事,那就彻底绝了这心思,埋头在这里干一辈子。”

经过秦佟仁这番剖析,原先跟着秦佟仁一起来安徽的同志中间有一半人或者是接受了北洋劝说,或者想回去碰碰运气。秦佟仁亲自找到陈克说明此事。陈克不仅没有生气,反倒赞扬秦佟仁的态度很端正。“人各有志,强扭的瓜不甜。大家愿意走,而且这么光明正大的走,我很高兴。给大家办个欢送会。决定走的人我们都给提供路费,除了工资之外,每个人再赠送一笔奖金。这几年来同志们辛苦了。”

人民内务委员会的同志很担心这些人会把根据地的虚实告诉袁世凯。陈克苦笑道:“他们真的想出卖咱们,怎么都能卖。强行不让他们走,人家反倒会因为记恨,卖的更欢,破坏更猛烈。那时候这些人反倒成了定时炸弹。而且换一个角度,他们走了之后让出些位置出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大家也不用考虑半途劫杀这等手段。北洋的装备比咱们更好,咱们能够打败北洋绝不是因为装备。至于工农革命军的战术,只适合工农革命军,北洋不学还好,学了之后只怕更糟糕。”

国防科工委本来就没什么特别好的待遇,行李收拾也方便。这帮脱离的同志为了表示自己绝对没有带走人民党的机密,走的时候主动向秦佟仁展示了行李以明确表示片纸未带。陈克送行会上热情赞扬了这些同志这几年的贡献,祝他们一路顺风,回到北京之后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最后,陈克希望这些同志回到北京之后给根据地打个电报,报个平安,也让留在根据地的这些同志放心。

他们走的是陆路,先到武汉,再坐车回北京。十天之后,先是这些人的平安电报,接着是这些人的信到了秦佟仁手中,秦佟仁才真正放了心。陈克这么仁义,秦佟仁也是铁了心在根据地干起来。所以平素发言,他更是以谨慎著称。反正国防科工委里头是绝对不缺乏激进派的。

对秦佟仁强调的配套设备问题,陈克也没什么特别的好办法。“等外国把工厂建起来,咱们就学着造吧。咱们的国营企业也就这点好,国家把营运给包了。别管这个投入现在是赔钱还是赚钱,同志们只要能干好自己的工作,短期赚回来,长期赚回来,这都是能赚回来的。”

游缑与秦佟仁都能接触到根据地财政预算,对这个判断很是赞同。

“诸位都是我们信得过的同志,大家掌握根据地的工业发展。根据地的发展不仅仅是建些工厂,教出些学生。培养些工人。根据地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劳动者,而不是剥削

状态提示: 五十六 争夺与重组八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五十六 争夺与重组八(3/5) 返回《赤色黎明》目录下一页:五十六 争夺与重组八(3/5)(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