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2/3)

文/河马散人
辛亥大英雄 | 本章字数:1961   | 辛亥大英雄txt下载 | 辛亥大英雄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伯装甲冶金配方,去年初才研究出的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穿甲弹技术。莱茵金属公司的超硬铝合金、马尔本公司一度研究过却又放弃的液体火箭图纸,梅赛德斯的发动机实物和图纸,还有包括大型模压机、水压机、油压机、两台原本为马肯森巡洋舰准备的超大型船舶柴油机在内总计270台成套精密机床和设备。加上刚刚抵达蔡司光学,全都是国内最需要的高端制造设备,更别提2771种使用了1.1万只皮箱装载的各类工业设备制造图纸了!虽然这些图纸回国后还需要翻译,而且德国提供的全都是备份品。但价值却是真实的!这些无论哪一样拿出去,都是连英法美都会心动好东西。

外人看来这些大公司一定很傻,将这样重要的技术和设备卖掉,但实际上他们却非常聪明。对德国这种早已进入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机器设备都不是问题,只要拥有充沛资金、有技术工人,就能静待战后最残酷的几年过去重新发展起来。而且这些技术大部分都是他们已经研究过的,毫无秘密可言,所以可以很放心将备用图纸出售赚取利润,再把原件运往瑞士等国秘密储存起来。可惜的是,最让大家眼红的。利润最大也是德国最强的化工资料他们拿出的不多,除了制碱、合成氨、化肥、合成橡胶等十几种国内已经摸到门槛或已经生产的东西外,其它的宁愿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卖掉。这种一货两主即赚到钱又保存实力的做法不免让人心酸德国的衰败,又让人感慨他们试图东山再起的不屈决心。至于达成协议以高薪聘请的数千余技术专家、图纸翻译和高级技工,却不会冒险一起出海,他们将在巴黎和会后陆续出发,直到教会中国学生和技术工人看懂这些图纸,制造出成品并熟练操作这些机器后才会回国。

陈世英静静地看着。嘴角慢慢勾了起来,连脚步声都没注意。

“看什么呢?”

声音打断了他的畅想,扭头看去秉文和刘明诏穿着厚厚风衣不知何时走到了身后。而让人惊奇的是哈坎舰长居然也来了。陈世英连忙敬礼:“少将。”

“我已经辞职了。”哈坎面无表情地摆摆手,越过他们望着雾气中的船队,脸颊严肃线条冷硬。陈世英悄悄撞了下秉文:“老大,他.......怎么也来了?”

出国留学的士官生都爱抱团,每一届都有自己的“老大”,刘明诏是赴德陆军中的老大,秉文是海军年轻人口中的大哥大。这个玩笑似的称呼被大伙保存了下来,所以秉文没在意这种称呼,望着哈坎的背影也有些猜不透他,说道:“他自己要随我们去。而且昨天还辞去了所有军职。”

陈世英挠挠头,这个德国佬什么意思?难道不舍得这些东西?他正在奇怪,哈坎已经转过身:“如果你们想活着回去,现在......必须出发!”

“现在?可是.......。”

陈世英更加疑惑,但秉文却身躯微微一震。哈坎虽然不是德国海军中最好的舰长,但从塞德利茨号两次逃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绝对是海航方面的专家!性子腼腆的刘明诏虽然不懂航海,却也看出哈坎是要借用大雪突破海峡。

“破冰船改装好了吗?还需要多久?”一旦决定,秉文立刻变了个人。干练果断,话语清晰,连哈坎都暗暗点头。陈世英能从数万海军将士和学员中脱颖而出,同样是极优秀的军官,立刻回答:“已经改好随时可以离开,船队补给昨天就全部完成,现在正在装蔡司的货,预计两小时后可以出航。”

“通知大家,两小时后出发。”

秉文站直身体,扑面而来的风雪不仅没让他感觉寒冷,反而激发起了无限斗志!北冰洋航线又如何?风暴和冰山又如何?既然有人走过,那么中国新一代年轻海军人同样敢闯进去!无论如何,都必须把这些船带回去!和庞大地德国工业总量相比这些东西并不起眼,但它们却是最精华的一部分!

这是......祖国迈入强国之林的基石!

得到启程命令后,来自海军、情报部、当地华侨和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高价招募中挑选的两千多位水手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中有些人是为了国家,有些是为了监视,有些是寻找刺激,也有为丰厚甚至暴富的赏金,只有哈坎.......谁也不明白他的目的。随着这位离开基尔港后就没笑过的海军舰长钻入改装一新的01号远洋破冰船,桅杆顶部的红色信号灯打出一串符号。

“龙抬头。”

*******

席卷欧洲的暴风雪让巴黎陷入寂静,只有回到这里的各国使馆内还热闹非凡。

得益于国内财政好转和西线远征军的表现。中国大使馆已经迁出当年狭窄拥挤的公寓楼,搬入一栋占地数百平方的三层独立别墅,这个坐落于塞纳河畔距爱丽舍宫只有10分钟车程的别墅已经被直接买下,还第一次学习欧洲架设起了属于自己的无线电。虽然南京和重庆都开始生产无线电。但产量低而且技术上也不及较发达的欧美,所以使馆特意购买了两台马可尼公司产的大功率无线电报机。

从巴黎和会开始,两台电报机就几乎没休息过。来往于国内和英美等地的电报源源不绝,政治、意见、部署、清单等等,一切需要的东西在经过加密后全汇总到这里,然后被译电员翻译出来摆放到代表团小桌上供讨论和参考。一楼左侧的小会客厅是最近使用最频繁的场所,保护使馆的海军陆战队士兵和工作人员早早将壁炉塞

状态提示: 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2/3) 返回《辛亥大英雄》目录下一页:第四七五章 怒海(二)(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