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相第三十三章 田园(2/2)

文/墨香画舫阁
六国相 | 本章字数:645   | 六国相txt下载 | 六国相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风水王吴劫李玄通刘婆子吴劫李通玄诛天劫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开局签到天罡童子功,我无敌了捡漏大师
工具叫铁犁铧具有很强的刺土能力。比起以前使用的耒耜耕作,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早在春秋后期,牛耕已被各国推广使用。春秋晚年晋国的范氏、中行氏在国内兼并战争中失败以后,逃到齐国,其子孙变为农民,有人说“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就好比“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九》)。言养在宗庙里用作祭祀的牺牲放到田亩里来耕作,这足以证明牛耕在春秋晚期的晋国已被广泛使用。出于晋国的赵国当然也不会例外。

赵帆观察着附近村民的劳作情况,虽然在前世对这方面的知识极为了解,不过从书本上看,总归是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时的情况。只有亲眼见到战国时候,人们的劳作方式,你才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而且,赵帆的志向颇为远大,既然来到战国,这些东西也都需要他去了解。

赵帆观察着人们如何耕田,如何种植时,竟然真实的发现,战国时候的人们,已经认识到,野草、树叶在土中腐烂后可以作为种子的肥料。

不时的有村民,将附件一些散落在地的树叶,掩盖在已经播下种子的地里。

其实在史书上,对此也有明确的记载,《苟子·王制》说“相高下,视肥硗,序五种”,“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肥施田”,农业便可以有多收成。《苟子·致士》说“树落则粪本”,将野草、树叶作肥料,扩大了粪肥来源。对积肥、施肥的重视,是赵国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产量,赵国还采用了复种制。《苟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一年中秋收后种冬小麦,夏收后种秋庄稼,充分使用了土地肥力。

手机用户可访问wap.观看官网同步更新.


状态提示: 第三十三章 田园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十三章 田园(2/2) 返回《六国相》目录下一章:第三十四章 出发(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