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哥不是一只鸟122白水满时双鹭下(中)(3/6)

文/vivianc
八哥不是一只鸟 | 本章字数:1909   | 八哥不是一只鸟txt下载 | 八哥不是一只鸟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催眠后的日常欢乐一家亲我的护士女友情欲一家人属性标签编辑器新婚小娇妻娇妻的欲望
激起汉人的民变,只怕这江山都不会稳!而轻徭薄赋是自己的一贯政策,可恨那些人总是贪心不足,想了想,这一次保清也算是一片好心,虽然病急乱投医难免会有问题,幸好还未实施,只是大阿哥的手未免伸得太长了,太子可是日后的天子,岂能容得人跟他分争?

下了早朝,只留下议政大臣们集会,康熙出了上谕:温保居官甚劣,苛虐百姓至于已极。不久前他自奏居官甚善,万民颂美,想为自己立碑。现在看来,沿途百姓对他恨之入骨,都表示不吃其肉无以泄心中之恨。

温保不能和一般人相比,他曾为为学士官,知道朕平日爱惜百姓之意。

甘度居官也非常庸劣。现今蒲州百姓发生变乱,逃入山中。如果山西地方官员平日稍能抚恤百姓,百姓也不会以逃亡山中相抗拒;甚至巡抚倭伦亲自到山里招抚,百姓也不顺从,还要求把温保、甘度拿到山中,当着他们的面正法。

现在回想起来,温保、甘度等人居官十分汙浊,朘削小民实在可恨。象这样的贪官不加诛戮,其他人也不知道警戒。命尔等议政大臣、部院堂官会同议奏。

议政大臣们早在二位阿哥分争的时候受尽了夹板气,都是自己的主子,顺得哥情失嫂意,那时的朝堂就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如今主心骨回来了,大臣们都松了口气,讨好的对象固定了,是多么好的事情?

这件事的处理就容易多了,往重了处理准没错,这样辜负皇恩的罪人,不明正典刑如何安得民心?

议政大臣、部院堂官讨论后奏请:温保、甘度居家十分恶劣,都应当正法,以警众人。可先将他们严拿至京,交与刑部。

康熙帝原本觉得原任山西巡抚温保、布政使甘度,横征科派,激起民变,蒲州百姓恨之入骨。温保、甘度应立即斩首。璘将库内收贮银二万八千五百两侵没入己,应将孙毓璘照侵盗钱粮例斩监候。

这时候,康熙想起了自己新得的儿子,嫡孙女儿,不觉手软些,最后决定:温保、甘度已经革职,从宽免死;孙毓璘依议应斩,先监候,秋后处决。

大阿哥变了的脸色却始终没有缓过来,康熙虽然没有在众人面前处理自己儿子,却在开始清理一下大阿哥的势力,康熙下定决心要为太子立威,而大阿哥是儿子,不能动,可是那些怂恿着儿子不干好事的人,自己可不能放过。

于是大福晋的阿玛家再一次遭到了训斥!大阿哥许下的起复变得遥遥无期,想起来瓜尔佳氏那么多的都统,心里更是恨毒了皇太子。

詹事府里的人额手称庆,主子又平安了,可见天意所向,觥筹交错间,一些人追随的心思更坚定了!

都说屋漏偏逢连阴雨,大阿哥对这句话体会尤其深刻,刚刚被弟弟逮着机会打了闷棍子,还没喘过气来,明珠家就出事了!

明珠夫妇二人起自寒微,关系和睦,就是到了如今明珠位极人臣的时候,房里也是一个成体统的妾婢都没有,大伙儿虽然偶尔打趣一下,可也颇佩服明珠这样为人,能这样对待糟糠之妻,可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本来二人也膝下有嫡子嫡女承欢,应该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那明珠的夫人自来喜欢园林,明珠便在京郊地区大兴土木,重金礼聘了江南的工匠,花了一年时间建了消暑一园林,风廓水榭间,全部用白玉凿为花,贴在四壁上。还有宽十亩的水池,每到冬天,就用五彩剪成花、叶,浮在水面上作为荷芰,又用各色杂毛做成凫雁放在水面上。但凡去过的人没有不称奇的!

只是明珠的夫人和舍里氏和舍里氏,为人妒忌、残忍,明珠越是迁就他,她越是一毫不肯放松。如今自己年纪也老大了,不但没有修身养性,反而更加猜疑多心。

在明珠府里,从未有过容貌姣好的侍婢,更是明言不许明珠与侍婢接近、交谈,这一次不过是明珠偶然说起一个婢女眼睛长得特别好看。

第二天,和舍里氏就让一个侍者捧一盒到明珠面前,侍者告诉明珠,盒中盛的就是婢女的双眼。明珠大为不忿,只是顾念着素日夫妻之情含恨忍了,然后派人将那婢女厚葬,又重重赏了那婢女的家人银子土地。

这事做得隐秘,毕竟是家生子,谁也没有料到,那婢女父亲痛愤女儿无辜惨被挖目,收了银两,

假作无事,还照原样做事。心里却是着实怀恨,逮着机会,乘和舍里氏一人独在房中,那老奴突然闯入,用刀刺进她的腹部,和舍里氏当场身亡,那老奴也拔刀自裁了。

明珠同夫人感情甚笃,不觉悲恸万分,怎肯干休?拿了那婢女一家就要统统打死,谁知道早被索额图的人报了过去,说是凌虐下人,有违天和。

康熙皇帝正在安抚人心,自然不肯容得这样的事发生,立刻就对明珠罚薪降级,再三申斥,可是明珠痛心夫人遭难,竟一言不辨,大阿哥才伤了体面,又遇此难事,不免终日啾啾不乐。

八阿哥虽然替大阿哥抱不平,却也不敢露在脸上,加上嘉妃娘娘恢复的不错,自己的小弟弟也长得一日比一日可喜,八阿哥每天都绕一大圈去看弟弟,日子过得滋润极了。

而福建宁化的折子却打乱了一切的宁静。

原来,宁化地处深山,人民穷困。康熙三十五年就已经因遭了旱灾欠收,至康熙三十六年四、五月间,百姓多已青黄不接。

可是官府催逼着赋税却一点不肯减少,且宁化的官

状态提示: 122白水满时双鹭下(中)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122白水满时双鹭下(中)(3/6) 返回《八哥不是一只鸟》目录下一页:122白水满时双鹭下(中)(3/6)(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