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萼84壬子科张榜(2/4)

文/静好居
天萼 | 本章字数:1889   | 天萼txt下载 | 天萼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机战之无限边境扼元满唐华彩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万事如易我的北京姑娘
——

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

科举,给各阶层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因此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春闱,自然是最高等级的考试。会试与乡试不同。会试并不允许考生出场,而是在收卷完毕后,下发第二场考卷。

结束了整整九天,人磨成鬼的贡院生活。既疲惫不堪,却又兴奋难描的举子们,回到住处,一放下考具,第一件事,就是结伴拉伙,去泡澡堂子。泡在热气氤氲的水里,有的闭目静养,有的话说家乡,有的则议论考场、考题种种。

走出澡堂,精力好的三三两两,游玩去;依然没有解乏的,蒙头睡觉去。

第二天,商量好了似的,绝大部分,聚拢西湖。孤山路、苏公堤,画舫,寺庙,哪都是走出贡院的举子们。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令天下文人崇拜的苏东坡,留下了描绘西子湖的绝顶妙句,硬是把所有举子,引到了西湖。少不得,又会因此留下多少美诗、妙词,好对、好句。

————————————————————

举子们放松去了,评卷官们接着埋头苦干。

每场考试结束,由收卷官签名用印。然后由外帘的弥封官,把姓名封了,送往誊录所。由誊录人员,用朱笔誊成朱卷,再经专人对读。确定无误后,才将弥封朱卷弥封,送到内帘评卷。

当然,如果答卷中,出现“墨卷”,就是答卷时,不小心有“墨汁滴卷”的,称做“墨卷”。这种卷子,是不会送去阅卷的。直接由收卷官签名用印,送往收掌所存管。所以,考生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只有等三年后再来了。因为,考卷人手一份,重做都没有可能。

阅卷监督吕颐浩,亲自把卷箱取来开封,将试卷先取出一捆打开,递给副主考吏部上书沈与求,再由沈尚书,按照阅卷官的官职,依次一卷一卷地分送到他们面前。分完后再取来一捆,直到分完为止。

每个阅卷官收完卷子后,即开始阅卷。看完一份,便递给左手边的阅卷官。同样的,等右手边那位阅完,也会把卷子给他。这样轮流传看,九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个考生的卷子。这种阅卷法叫做“转桌”。

只有会试、殿试阅卷才会出现——“转桌”阅卷式。

同时,每位考官得在阅过的卷子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但不署名。如果遇上有同姓的,只好由位低的那位,委屈写下名字。

阅完之后,还得写上优、劣符号。按规定,优劣符号由高到低依次分为五等。凡通过的,最高、最佳评级,为划圈“o”。

由于阅卷官的品味,未必一样,出现不同的评价也很常见,但差别不能太大。比如说这份卷子大家有的画圈圈、画三角,有的却画杠杠、画叉叉。这样肯定不行。由监视官提起,另派大臣阅卷,以防考官“各存成见,有上下齐手之弊。”一旦坐实了,会受惩罚的。

经历朝历代,反复证明,任何制度都会存在弊端。任你设计的多么精心,相对的不公平,都在所难免。这种“转桌”阅卷式,也一样。

然而,阅卷官由于担心被处分,所以在批阅同一份卷子时,便会出现,就算看法有很大的分歧,也只敢与上一位的评价,差一个等级,更多就不敢了。

因而,显而易见,首席阅卷官意见,便显得举足轻重了,尤其是在“打落”试卷时,几乎是决定性的。如果他判了某份卷子“落选”,基本上也就死定了。

因为有九位阅卷的,所以每份考卷之眉首封条上,必须有九个符号,才算阅卷结束。

九个阅卷官“转桌”完毕,将所有考卷都画上九个符号后,由首席阅卷官专司总核,排定名次,二位次席也可参与意见。但是,列一、二甲的卷子,必须是八个“圈”。其余的便落入三甲。然后每一甲之内,再比较圈圈数。如果圈圈相同。再依次比次等符号,以此类推。

所谓“三甲”,相当于“候选”,其实等于落选。因为,只要一二甲不出意外,三甲便没有机会。如果连“候选”三甲也进不了,那就一线希望也没了。

另外,进入三甲,并不是没有意义。如果某处、某地官员出缺,吏部便会调出三甲卷子与名单,从中议出人选的。

——————————————————

主考赵鼎,副主考沈与求,监考官吕颐浩,二位次席阅卷,一行五人,抱着名列一、二甲的卷子与名单,觐见皇上。由皇上,最后定夺“中式进士”人数。

赵构,连续看了叠在上面的十分卷子,不作任何言语表示,直接圈点到第五十名。这就意味着,五十名以下,皆落“三甲”,要寄希望于三年后,再来了。

宋,不设三甲,也就没有“庶吉士”一说。

至于,阅卷出现三甲范畴,是考官、评卷官们,分出“候选人”的办法。

主考、副主考与监考,是知道本科选拔人数的。但按规矩,必须多报十个名单,请皇帝定夺。皇帝,也有可能,把后面名次的提到前面去。

———————————————

翌日,贡院外,墙面上,

状态提示: 84壬子科张榜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84壬子科张榜(2/4) 返回《天萼》目录下一页:84壬子科张榜(2/4)(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