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秩序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2/2)

文/八宝饭
大唐新秩序 | 本章字数:1309   | 大唐新秩序txt下载 | 大唐新秩序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州,他就是大唐在营州的最高文官,实际代行刺史事。李诚中在白狼山时曾经答允过冯道,将来帮他登上营州刺史之位,如今也算完成了大半。

李诚中一回柳城,立刻和冯道商议起了营州刺史府属下架构和管理的设置。

对于李诚中从平州刺史府空手而回,冯道有些诧异。所谓空手而回,不是说他没按照与冯道的约定,购买粮食和农具,而是说他没有带回相应的空白告身。

“没有告身,就没有办法任命正职属官,难道将军打算让他们都在刺史府中为幕僚佐二?”

“不是,该任命就任命,如果我要回来一堆空白告身,乱糟糟的也没什么意思。”李诚中笑道。

“没意思?将军以为没意思,可别人不这么看。有官身和没有官身是两回事!”冯道有些不满意李诚中无所谓的态度。

“谁说没有官身?咱们当然要给他们官身。”

“没有告身,何来官身?”冯道问。话题又绕了回来。

“咱们自己来任命,自己来制作告身,何必非要从平州讨要?不就是一页帛纸么?到时候束手束脚,很多事情没办法处理。”

冯道气急反笑:“没有平州方面认可,咱们的告身就是违制的!莫非将军打算造反?”…,

对于冯道扣过来的大帽子,李诚中不是很在意,这年头,天下藩镇几乎都等同于造反了,只不过大家谁都不明说罢了。

“不是造反,我的意思,是在长史之下设立官职,这些官员挂名于长史府,而非刺史府,这样的话,一应任命和设置就不用跑去平州讨要了。”李诚中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他的用意是想寻求一种体制外的体制。

“长史是无权任命有品阶的官员的,说到底,就算挂名在长史府下,还是幕僚佐二,没有品阶,没有出路,谁能踏实任事?”冯道耐心解释。

李诚中摇头,道:“可道还是没听明白。这么说,当官必备两个要素,一为权,二为职。现在营州咱们哥俩说了算,虽说是挂靠在长史府名下,但权力肯定能够满足。至于职位,也就是你说的品阶,这个好办,走军职便可。我是柳城军使,我有权任命军职,凡是我的任命,平州方面不可能不同意,走的只是一个备查的过场。无论文职还是军职,只要给他一个正式品阶,他就是朝廷承认官员,这就是他的出路。”

冯道呆愣了好半天,终于回过味来了:“权由长史府出,职由军中任免?”

李诚中点头:“就是这个意思。既然是长史府的幕僚,咱们就不必依照朝廷成例,因为长史府幕僚并不在朝廷官职体系内,为了避讳,咱们可以将这些官职和机构换个名字,这样的话,谁都说不出个不是来。”

冯道笑了:“你说的那个什么‘宣传科’和‘法律科’,是不是早就想好的?”

李诚中笑道:“正是。我的打算是,在长史府下设立幕僚机构,初步打算设立九个科室。即办公室、人事科、度支科、法律科、宣传科、农业科、工业科、商贸科、催税科。”

冯道悟性很强,想了想,问:“人事科就是司功和司士两曹?度支科和催税科是司户和司仓两曹?法律科是司法曹?工业、农业和商贸科又对应六曹中的哪一曹?办公室又是什么功效?”

李诚中道:“咱们不要去对应刺史府各曹,咱们就自己搞。”

冯道又问:“不作对应,节度府和平州的公文流转和执行怎么做?”

李诚中道:“一年内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节度府的钱粮催缴不会直接落到营州头上,至于上缴平州的那一份,我已经和张刺史谈妥,每年钱三万贯、牛二百头、羊两千只。”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原创!


状态提示: 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三十一章 营州经略(三)(2/2) 返回《大唐新秩序》目录下一章:第三十二章 营州经略(四)(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