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大恐慌第124章 革职(2/2)

文/梁二叔
1768年:大恐慌 | 本章字数:1205   | 1768年:大恐慌txt下载 | 1768年:大恐慌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抗日之精英特战队帝国大反贼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寒门风骨我和丞相那些年寰宇三国
子这么拖沓?”

“万岁爷,臣觉着其中还有不少疑点……”

“住口,还有疑点?还有啥疑点?难道等东昌府的百姓都统统割了辫子以后你才能查清楚吗?难道等刘知府的同党老宋到江南搬来叛军你才能审问清楚?”

福汉心里边一哆嗦,他想起来自己在给乾隆的这道折子里压根就没有提老宋的事情,怎么皇帝突然听说这事了?

福汉说:“万岁爷,这事疑点越来越多,在给我五天时间一定能审问清楚。”

“五天?五天以后割辫子党就杀到京城里来了!”

这一句话就把福汉给噎死了。

“福汉,你做事太让我失望了。原本上次德州的张王氏因为你的疏忽死掉,我就非常生气,但是念及你刚到山东边放了你一马,轻描淡写地给了你一些处分也就过去了。没想到你却让我越来越失望!”

福汉说:“万岁爷,只有刘知府的事情查清以后,很多事情才能水落石出。”

福汉不吱声倒也罢了,他这么一辩解,乾隆更急眼了,他抬起手来啪啪地敲桌子,然后说道:“福汉你听着,我也决定割掉你山东巡抚的职位,暂时留在任上处理割辫子党的事情。等新任巡抚到了以后,你再返回京城。”

福汉心里如同倒了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虽说乾隆革了他的官,他还得磕头谢恩。

革了福汉的职,乾隆的火气稍微消了些,脑子也不那么热了,他冲着福汉扬了扬手,意思上让福汉站起身来。

“福汉,我知道你这阵子在山东一直兢兢业业,为查找割辫子的事情殚精竭虑,但是治理一方不比疆场打仗,你终归还是差了些经验。”

乾隆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他接着又说道:“有些事情你看不出来倒也罢了,怎么连刘知府在徽州会馆题字这么明显的谋逆之举都看不出来呢?这个刘知府明明就是乱臣贼子,你还想查什么?单单凭靠着这一条,就可以直接要他的命。”

福汉心里明白了,看来前几天公堂庭审的情况乾隆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猜到这些事情应该是梁六爷说给常大人,常大人又转告给乾隆了。想到这里他有些后悔,后悔很多事情没有听随从老那的意见,如果当时多找他商量商量,也就不至于落下这么个革职留任的凄凉结果。

福汉把面子看得比命都大,在疆场上打仗宁肯丢了命也得成全名声,如今倒好,自己在疆场上拿命换来的一世英名就这么烟消云散,一切归零了。

颜面丢了也就丢了,福汉心里面失落之余又突然觉着一阵轻松:这官不做也罢,等新任知府到了任,自己就马上回家侍奉老母亲尽尽孝道。

乾隆最后又对福汉说:“福汉,你马上回济南,回到济南以后,马上把刘知府和那个奸商杨会长押解到东昌府,然后在闹事繁华之地凌迟处死,决不能再容许半点推脱。”

福汉连声应承着:“知道了,知道了。我回去以后立刻照办!”

乾隆又说:“福大人,在新任巡抚接替你之前,你凡事还得尽心尽力,马虎不得。我听说前几天到济南的那位梁六,户部常大人的幕僚还没回来。那人虽说无官无职,但是人挺能干,而且以前在山东待得时间也很长,你有什么不懂不熟悉的事情可以找他询问,让他帮你出主意想办法,切不能小瞧了这些没有功名职位的能人!”

福汉听到这里,嘴上没说话,但是肚子里的肺都快气炸了!


状态提示: 第124章 革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124章 革职(2/2) 返回《1768年:大恐慌》目录下一章:第125章 建议(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