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帝国风雨第111章 丞相武将专权废除文官科举(3/4)

文/蒋益文
元朝帝国风雨 | 本章字数:1960   | 元朝帝国风雨txt下载 | 元朝帝国风雨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大唐太子李承乾帝女策之江山半壁抗战之战神李云龙一代倾城挽山河光荣使命1937谍海猎影
,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元代的科举制度基本沿袭宋代,用“经义”、“经疑”为题述文。科举分为地方的乡试,和在京师进行的会试及殿试。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应考;乡试时只考两场,要求相对较简单。左榜供汉人、南人应考,乡试时考三场,要求相对较严格。乡试、会试考获名单俱按种族分配。

元朝自仁宗至顺帝时灭亡止,科举停办两次,共举办过十六次,取进士1139人,国子学录取284人,总计14人。但元科举所选人材通常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政府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作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的必经之路。

元朝秦王右丞相伯颜,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都是武将出生,对文官科举考试很不感冒,想把持文官选择的大权,他们丧心病狂,向朝廷提出废除文官科举的建议,朝廷失去了人才选择的公正与公平,堵住了天下文官的出路。元朝御史吕思诚监察官等人。都异口同声地反对他们的荒唐行为,联名写出报告,竭力反对他们的荒唐主张。报告上报到中书省,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接到报告后,扣压了他们的报告,反而罢免了吕思诚,把他降职为广西佥事。其余都义愤填膺,对此愤愤不平,怒火中烧,他们全部提出请求。辞去朝廷官职。解甲归田,甩掉头上的官帽子,回乡种田。

参政官许有壬也对废除文官科举的事异常惋惜,他在中书省得知消息说。停止文官科举考试的诏旨命令。已经起草完成。只是没有加盖皇帝的印信玉玺,心里火急火燎,坐卧不安。他就立即采取行动,来到秦王的官邸中,拜见丞相伯颜,他询问伯颜说:“现在朝廷里是太师你执掌政权,选拔人才,如果停止文官科举,就失去了选择人才的公平与公正,难道还不去竭力挽回吗?”

伯颜听了许有壬的话,气不打一处开,满脸通红,愤怒地回答说:“科举有什么用处?朝廷里的台臣高官们,前几天就在为这事提出报告,检举彻里帖木儿,难道你也参与其中,从中作梗吗?”伯颜执掌大权,独断专行,不可一世,说话语气真是盛气凌人。

许有壬被伯颜这么一骂,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亏得他在朝廷里参政多年,才思敏捷,他只是略加思索,就立即圆滑地回答说:“太师你提拔彻里帖木儿,让他进入中书省担任中书的要职。朝廷里的那些御史监察官有三十多人,他们连太师你都不畏惧,却会听从我小小许有壬的指示,难道我许有壬的权力,比太师你还大吗?”

伯颜听了许有壬的话,心里非常受用,他掀了掀他那部浓密的胡须,不禁得意地微笑起来,好像稍微平息了一下口中的怒气。许有壬知道伯颜不是什么好鸟,他是元朝的一位奸相,独断专行,作恶多端。许有壬对伯颜说:“如果罢免了文官科举,天下的人才,一定异常失望!”伯颜回答说:“天下的举子大多贪污**,朝廷每年花费了无数的金钱,反而便宜了那一帮贪官污吏!我的意思就是很不赞成举行文官科举考试。”

许有壬说:“从前没有举行文官科举考试,朝廷台中的贪赃枉法的事,也数不胜数,也并非全部是那些举子所为。”伯颜回答说:“现在的举子很多,但是在我看来,真正可以任用的人材,只有参政你一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是什么好鸟。”许有壬道:“太师你的话也不完全对吧,现在的张梦臣、马伯庸等人,都可以委以大任,就是善于写好文章的欧阳元,也不是其他人比得上的。”

伯颜回答许有壬说:“科举虽然罢免了,那些读书的士子,想求得丰衣美食,也能用心钻研学问,教教书什么的,何必非要举行文官科举考试不可?”许有壬回答伯颜说:“许多有志

状态提示: 第111章 丞相武将专权废除文官科举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111章 丞相武将专权废除文官科举(3/4) 返回《元朝帝国风雨》目录下一页:第111章 丞相武将专权废除文官科举(3/4)(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