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天下第四十章 古代的阵法(四)(2/3)

文/百年一木
南唐天下 | 本章字数:1928   | 南唐天下txt下载 | 南唐天下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重生之莫家嫡女凤再上小户千金绝代狂妃,腹黑王爷要定你狂帝的金牌宠后星际理疗馆重生之因果不循环
多,则变偏左阵。右一队兵多,则变偏右阵。如敌出四、五队,也分为四、五队次第迎击。其大螃蟹包小螃蟹阵尤为著名,其法或先以小阵与敌交战,后出大阵包围,或诈败诱追,伏兵四起,将敌军包围。螃蟹阵变化虽然复杂,但损左益右,移后置前,运用之妙,在于统将根据敌情,临时指挥。其进退开合的疾徐,只须几个大旗手娴习,全军望大旗向那里就向那里奔赴。所以一军用了几个大旗手,便可以指挥万众,略无参差,提纲挈领,深得以简驭繁的妙用螃蟹阵(一作蟹螯阵),又称为荷包阵,也称为莲花抄尾阵。)。

百鸟阵:这是一种使用疑兵的阵法。特别适合平川旷野与敌作战,以二十五人为一小队,把部队分为一百几十队,好似天空散布繁星那样,使敌人惊疑不知人数多少,每队人数都同,又不知应先攻何处,傍徨不进,每因此被打败。

伏地阵:又名卧虎阵,每遇敌人来追时,退却到水穷山阻的地方,由统将发令,忽地一面?大旗仆倒,千旗齐仆到,瞬息万人几千人都贴伏在地上,寂不闻声,积蓄士气。敌军追到,看不见一个太平军,正在诧异徘徊,疑神疑鬼的时候,太平军一声号令,忽地一面大旗扬起,千旗齐起,万人几千人风涌潮奔,呼声雷吼,转面急趋,向敌猛扑,转胜为败。太平军曾在长沙、南昌、武昌等地屡用这一个阵法大败清军。而个人认为,这一战阵也特别适合冷热兵器交杂的时代进行正面作战。因为伏地可以减少正面投影,减少敌人远程火器的杀伤。

太平天国用兵运用这些阵法,在当时的条件下,曾经发挥了它巨大作用。太平天国几乎覆灭清朝统治,确实有独到之处。这几种阵型前无古者,而且特别适合当时的军事技术条件,可见太平天国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气候,其中必有能人所在。

古代军阵的指挥大都使用金鼓、旗帜、号炮、号角、传令兵构成。旗帜个人认为古代军旗?,分为四种:大旆、号旗、将领之认军旗、供辨识的旗帜以及其他。

大旆,又叫旄旆。旄音毛,指用牦牛尾巴做装饰的旗子,也可以泛称用动物皮毛、羽毛装饰的贵重旗帜。旆音佩,指尾端有尖角的旗帜,以燕尾状居多。这种旗帜往往由作战一方的身份高贵的全军统帅才会拥有。统帅作战时,往往建大旆与身旁。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评书里旧小说里,往往会发现有不少根据有没有建大旆而判断其主帅是否在阵中。而这个大旆,也往往是敌军集中进攻的目标,往往全军将士总是关注与大旆在哪里。大旆是否存在,甚至会影响战斗的胜负。

将领认军旗:中国与西方公民社会不同,军队缺乏军团荣誉感,士兵大都作为将领的附属而存在。大都没有军团旗,但是有绣有将领姓的旗帜来作为部队辨识。如果主将?的身份不够高贵,也可能用帅旗或者认军旗代替大旆。

号旗,就是信号旗,是用来指示传递命令的。

辨识军旗,是用来辨识敌我双方的。这种旗帜往往最多。

除了旗帜在作战中,往往以金鼓、号炮、号角等可以发出巨大声响的器物指挥三军。

“闻鼓而进,鸣金而退”,就是说击鼓时进攻的信号,敲锣是退兵的信号等等。

战阵是士兵士气的源泉,尤其是对于单兵作战能力弱于对手的一方来说,更需要重视保持阵型。只有保持阵型,才可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

这一点上,中国古代要比西方认识的明确的多。古代战争和现代战争一样,最大的伤亡和战果不是在有组织的对抗中,而是在破坏了敌军有组织的战斗之后。而阵则是组织作战的外部表现形式。

也就是说,破坏了阵型之后才是屠杀的开始。所以说,当实力相差不大,双方互相对峙的情形下,战斗双方往往想法设法破坏敌方的阵型的稳定性。

比如派遣少量骑兵,不断反复的冲击,防止敌人布阵,比如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进行的一次交锋中,楚军就逼营布阵,防止晋军成阵。而晋军填平灶坑水井,撤掉营帐,最后撤掉栅栏成阵。

而布阵过程中,往往派遣弓箭手占领控制一定地幅,使用远程攻击武器控制大片地域,用句旧小说或者评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射住阵脚”,防止敌人冲阵。在破阵时,或派遣强悍勇士为先导,破入阵中而大军随后进行强行突破(锥形阵比较合适啊),而成语中所说陷阵之士,就是指此。或引诱敌军进入复杂地形。

或迂回攻击薄弱部位。这里我们就可以说说古代将领担挑和冲锋的问题。有许多人对评书和旧小说里大量将领单条的场面感到怀疑。古代将领担挑或者将领带头冲锋是确实存在的。最早的记载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某些时期,由于军队缺乏基层,组织素质低劣,装备薄弱,某些装备精良的武艺高超的将领,就成了一支军队的核心,他的生死存亡决定着这支军队的成败。

比如说三国初期,将领单挑,或者百万军中纵横驰骋的例子比比皆是,这就是由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耗费了大量的精锐军队。

各个军阀组织的军队缺乏基层组织、缺乏训练、士气低落,一旦遇到不可测的情况,比如袭营、中伏、断粮、火攻,则很容易崩溃。

三国时期发生过数次这样以少胜多的情况就是因为此。

以少数精锐善战之军击败多数缺乏

状态提示: 第四十章 古代的阵法(四)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十章 古代的阵法(四)(2/3) 返回《南唐天下》目录下一页:第四十章 古代的阵法(四)(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