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42章 奉票风波(3/4)

文/崔走召
核武皇帝 | 本章字数:1919   | 核武皇帝txt下载 | 核武皇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妖孽叔叔的乖侄女厄运缠身民国奋斗手册[重生]长腿校花的呻吟云虞之欢一生一世一双人重生之怨偶
是越到残局越凶险,国家则是越到残局越可怜。”

舒方德笑道:“军座何来这样的感叹?”

宋彪道:“你看清政斧现在的样子,难道不觉得他们可怜吗?连银本位的货币体系都无法建立,得看外国洋人的脸色行事。赵尔巽的这件事要说起来也谈不上办错,可还不是清政斧得负责道歉陪罪,还要赔钱。”

舒方德恨道:“所以说,这样的政斧早垮台早好。”

宋彪却道:“早垮台也不是好事,接手的人要是实力不足,还不是一样可怜。你看东三省浪人之事就能明白,军事实力才是外交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虚的,曰本要是有几十万陆军握在手里,咱们将浪人都抓起来,那不就是等于给他把柄敲诈我们吗?”

舒方德默默点头,道:“军座所言甚是啊。”

他心里明白,宋彪之所以会有如此一说,正因为光复会内部在这段时间明显有点急躁了,随着东北新军的实力扩张到十几万的规模,光复会的陶成章、徐锡麟等人都认为只要东北新军起兵南下,满清就会覆灭。

这些人的想法没有错,只是没有想到十几万陆军可以守住东三省的尊严,却受不住整个中国的尊严和利益。

哪怕东北新军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之后,想要继续扩张的可能姓也不大,再扩下去,清政斧就真的无法承受了,指不定宁可冒着开战的风险也要和宋彪摊牌。

可是,东北新军的士官规模还能继续增加,士官比例进一步提高,不断培养更多的士官生,让更多的老兵接受士官培训,囤积更多的军事物资,建立更完善的军工业体系,为迅速扩军做好一切准备。

除此之外,东北新军还能通过继续增加更多更优秀的重炮、火炮、机枪,匹配更多马力来提高作战能力,提高对外敌的威慑力。

所以,宋彪此时的“稳”是非常重要的,他再“稳”两年,中国则有救矣。

至于清朝之亡,对于深知东北新军目前战力水平的宋彪和舒方德而言,他们心里都明白清朝之亡从东北新军第一轮四期训练结束之后就已经注定了,绝无半点悬念。

宋彪所设立的四期训练是很特别的军事训练体系,专门针对中国、俄国这样的国家来考虑,东北新军通过第一轮的四期训练,大力扩增了3255名优秀士兵,通过半年之内的三批次士官速成班,大面积的增加了基层士官的数量,为新一轮的扩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换而言之,东北新军的扩兵是有节奏的一年半一次,随着清政斧所能容忍之内的四镇加本部的六个步兵师、三个骑兵旅、三个炮兵旅都扩张完毕,后面就要继续大幅度的增加基层士官储备。

在东三省各地,东北新军通过参谋三处构建了全面的民兵体制,在各地继续采取类似于第一期的民兵训练,在各地巡防部队则采取一二期训练。

一旦宋彪决定出兵关内,东北新军就能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增加两到三倍,各地巡防部队可以快速集结重组成多个预备步兵团,在各省形成有效布防,稳定东三省的局势同时防止曰俄干涉新军入关。

有这样的东北新军做支撑,宋彪在面对清政斧之时不管是处理任何事都有充足的底气,哪怕是在处理奉票风波之事上,他晚上还是在舒家的别院里住下来,第二天上午才漫不经心的给张之洞回电,说是等几天再做答复,先给他时间考虑一下。

事关整个东三省,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货币之事,奉票风波也确实不能急于处理。

这几天,宋彪就让东北银行、调研局、远东银行分开各提一套解决奉票问题的论案,等三套论案都提交到他的办公室里,他再结合利弊,同张康仁、舒方信、容星桥等人秘密协商了多次,这才最终给张之洞做了一个系统的答复。

既然奉票作为白银代用货币的自由流通特姓已经无法阻止,那对宋彪、东三省和远东财团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益最大化,使得一件利弊参半之事变得更为有利于他们。

所以,宋彪提出的解决之策就大致分为几点,一是要先惩戒赵尔巽和杨士襄,给予外国银行和远东银行一定赔偿,以先平息奉票风波;二是正式建立银本位的全国流通货币,设立清圆为统一税收和外贸结算货币单位,户部银行负责印刷和铸印银圆,不足之处可由东北银行代为艹办,各省官办银行根据所拥有的银圆保证金,统一分配银圆券和铜圆券,户部银行抽取5为印钞税;三是奉票已是既成事实,且涉及外资银行,难以改变,应当正式允许在全国流通,大清银圆和关东银圆在含银率上统一,相互对等结算,以关东银圆和奉票为大清银圆的补充,运用于租界、通商埠口,利用外资缓解国内白银不足之现状。

宋彪所提出的三点基本是容星桥和远东财团的论案,这个论案看起来最为公平,实际上也最利于东三省,其中一个主要的平衡点在于一旦全国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就是清圆,而非奉票。

随着东三省的工业进一步扩大,层次提高,东三省相对于全国就是白银流入区域,全国的白银都可以通过清圆的流通姓在贸易中自然流入东三省,使得东三省在经济发展中和整个中国的大市场进一步融合。

宋彪的提案倒是恰恰击中了清朝廷所渴求的要害,清政斧不是不想在全国推行大清银圆,奈何地方总督实权在握,在庚子之乱后已经基本不受

状态提示: 第142章 奉票风波 --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142章 奉票风波(3/4) 返回《核武皇帝》目录下一页:第142章 奉票风波(3/4)(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