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教父第800章 黄金之路(3/3)

文/八月炸
官场教父 | 本章字数:1421   | 官场教父txt下载 | 官场教父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妖孽叔叔的乖侄女一生一世一双人云虞之欢长腿校花的呻吟千重叶心尖有刺,拜你所赐农女福妻当自强

当吴天放他们走进恩和哈达边防派出所时,受到了3位值勤官兵的热情接待。官兵们在大山里常年见不到人,见我们这么多人来,都非常兴奋,很热情地向他们介绍当地的情况。当听了他们工作的介绍后,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是啊,他们在离城市几百公里的大森林深处,任何给养都是靠小车一点点捎来,因为没有电,几乎吃不到新鲜食品。这还不算,因为他们都是现役军人,所以军官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平时,三个单位各司其职,只有在过大年时12个人才能聚在一起吃顿饺子。如此艰苦的条件,他们依然默默承受着、工作着,成为这大森林忠实的守护者。

当吴天放他们就要离开三十三站恩和哈达了。官兵们舍不得我们走,提出和他们合影留念,尤其希望和旅行团中的的女同志们合影留念。恩和哈达离黑龙江源头码头大约五六公里路程,官兵们虽然汽车燃油有限,但还是坚持用唯一小车送他们。他们很过意不去,但为了给他们省点油,准乘四人的小车他们挤进去了八个,有两个实在塞不下,只好龟缩在小车的后备箱里。他们一共十六人,小车往返两趟把他们送到了码头。拥挤在车内,有同事还开玩笑:请问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在哪儿?回答:就是这车了!还有同事说:幸亏这是在野外大森林里,否则,交警该急眼了。

在黄金之路上,吴天放他们听到了一个关于呼玛河盛产大马哈鱼的美好传说。曾几何时,每到金秋来临,南归的雁阵在空中飞过,成群的大马哈鱼就告别鄂霍次克海,经鞑靼海峡入黑龙江,来到这里繁殖。每当汛期来到,大马哈鱼像滚滚的羊群从黑龙江涌入呼玛河,河水如沸,连船浆也无法划动。一位穿白衣、骑白马的将军在奔赴抗击沙俄战场时,正值八月。当其时,大马哈鱼群挤满了河面,无法行船,白将军便率领人马踏着鱼背走过河去。

这不由让吴天放想起了小学课本里那句描述东北的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很有意思的是,关于黄金之路的起源,有众多的版本。最常见的一个版本是“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每休息一次,就留下一座驿站,一直向北,最终留下了这条古驿路。”虽然这个说法和正史有些矛盾,但是,作为传说,它却流传了下来。它的背后,浸润着的是,大兴安岭人的骄傲。

从历史记载上看,大规模进入老沟的有四拨人,头一拨是在1877年老沟现黄金以后,大批的俄罗斯哥萨克人涌入了这片原本属于鄂伦春的原始森林,他们找木造屋,建立了一个荒唐的“热尔图加”共和国。他们在这里大约呆了不足8年,到1886年初被清朝政府剿灭了。

第二拨就是李金镛带人进来,开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官督商办的矿务总局,这是一次最大规模的开……

第三拨人是日本人,这些侵略者从1934年5月成立采金株式会社,到1943年没落,在老沟开采黄金共计十余年。

第四拨人就是解放以后,我国的黄金部队和后来成立的黄金公司。

在漠河县城又逗留了一天,吴天放和小米就乘车来到了嫩江县城。这里也是黄金之路的起点,古时候叫墨尔根。

据了解当地历史的老人说,当年的墨尔根驿站遗址早已荒芜得不见踪迹了。在县城的街市上,所能感受到的驿站遗风,就是很多食杂店铺都挂着出售当地特产马肉干的招牌。据说马肉干这一当地品牌特产,就源自当年驿站的站人为了储备粮食,把煮熟的马肉晒成干,供站人和过路行人食用。时至今日,马肉干成为当地餐馆里的一道名菜。

墨尔根是驿站的站,吴天放他们就在嫩江县火车站前广场上的一块石头上看到了镌刻着王羲之手的一个“驿”字。昔日的驿站,今天的火车站,这个创意还是很匠心独具的,其中的寓意也很耐人寻味。

百度搜索阅读最新最全的

尽在,告诉您的朋友


状态提示: 第800章 黄金之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800章 黄金之路(3/3) 返回《官场教父》目录下一章:第801章 火狐行动(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