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天下第二十一章 :活字印刷(2/3)

文/绝路V
宋扬天下 | 本章字数:1916   | 宋扬天下txt下载 | 宋扬天下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帝女策之江山半壁一代倾城挽山河大唐太子李承乾光荣使命1937抗战之战神李云龙1852铁血中华花好玉圆
一下子无法安排,他们被裁撤,没有了俸禄,却保留了功名,不能从事其他行业。四大学府及各级学院都没有建起来,只能先安排他们做这个,拿些工钱养家糊口。这铜活字印刷,采用的是简化字体,普通工匠识字少,更不用说是简化后的字,工匠根本没办法干这个。”范禹祖解释说。

“嗯,干这个也是和书打交道,不会委屈了他们。工钱上不能亏待他们。”赵顼点头说道。

“怎么不会委屈?如果不是圣上的刀把子架到了脖子上,读书人怎么会干这些粗活?”一个三十几岁的愣头青讽刺道。

“他是谁?”赵顼并不理财那个愣头青,转身询问司马光。

“他是欧阳修的大儿子欧阳发,这个作坊是他督造完成的。欧阳修家里有一套铜活字,印刷方便,微臣认为可行,便把他请了过来。”司马光见欧阳发如此无礼,尴尬地说道。

“欧阳公之事,朕有失厚道。明日朕定当去欧阳公坟前请罪。能督造这么大的印刷作坊,欧阳卿家大功于朝廷,想要什么封赏,尽管开口。”赵顼没有斥责欧阳发的无礼,想宋仁宗被包拯喷得满脸口水都不敢擦拭,这样的讽刺也算不得什么。

“小臣叩谢陛下仁厚。”欧阳发听到赵顼说要亲自去祭奠欧阳修,跪在地上哭泣道。接着又摸了摸眼里说道:“工坊并非小臣一人之力,小臣不敢居功。”

“额,还有谁?”赵顼亲手拉起欧阳发,急忙问道。对于有能力的技术性人才,赵顼可不愿放过。

“叩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见赵顼问到,立刻便有二十多人走向前来见礼。

这些人,赵顼大多数是认识的,墨家巨子童文江和他的十八个徒弟,李战马的大儿子李佩雄,天工学府山长沈括,济世学府山长苏颂。

“你们都有很大的功劳,朕会记在心里,会给你们最好的赏赐。平身吧!”赵顼称赞道。

接着,范禹祖便为赵顼引路,视察整个印书作坊。后面跟着司马光等十几个人,随时为赵顼讲解,解答疑问。

印刷采用的是分工合作的方式运作,有检字、排版、着墨、印刷、装订等十几道工序。完成所有的工序一共需要两百多人。两百多人组成一坊,十万多人,总共有五百坊。

铜活字按词典的注音排列,有序地放在一个圆形的可以转动的铁柜子上。每一坊有铜活字八万多个,五百坊,铜活字达到四千五百万个。铜活字不是全部都用铜,而是铜锡铅按比例铸成,并非雕刻而成。

五百坊活字,加上铜板,耗钱两千三百多万贯,筹建这个作坊耗钱三百多万贯,加上其它的建筑费用,总共耗钱近三千万贯。要不是有商盟支持,这样浩大的工程,估计几十年都完成不了。

另一方面,朝廷这两年没有再铸铜钱,而是不断发行交子补充铜钱的缺额,王安石储存起来的铜,差不多都被司马光拉了过来铸铜活字。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一直没有完全取代雕版印刷术。究其根源,不过是因为历代王朝控制了包括铜在内的金属类物品的生产,控制着对知识的话语权,书籍的印刷出售就是那么几本经典,读书人看的也就是那么几本经典,民间印刷作坊根本没有大量印刷出售各种读物的需要,由此也不会再为活字印刷投入巨额的启动资金。

赵顼意在打开局面,编撰各科书籍,大建图书馆,令儒释道三大教派服务于全民扫盲。动用国家的力量将大宋文化的鼎盛推向普通百姓。

“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印刷作坊可不能亏本运行,大宋国库空虚,可负担不起。”赵顼既高兴又忧心地问道。

“十万字的书籍,印刷成本不过五文钱,如果拿出去卖,至少是五百文。这是百倍的利润。如果出售到契丹、高丽、日本等国,利润至少又得翻百倍。草民估摸着,这个作坊一年至少能创收两千五百万贯,除去各种开支,每年也有五百万的盈余,最多五年就能收回成本。有了这个印刷作坊,四大学府以及各级学院就用不着朝廷供养了。”印书坊副理,五大富商之一的佟桂说道。

虽然佟桂是副理,但是没有功名,在赵顼面前仍然得称草民。相比那些被他管着干活的冗官们,还是低了一个头。

“书籍大量发行,肯定会降价的。降价后,不知道利润又有多少。书籍定价过高,不利于全民扫盲。还得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书籍的质量上下功夫。”赵顼随手拿起一本《矿学总编第六册》翻阅起来,书的质量并没有雕版印刷的好。

“降低生产成本,只有研发更好的印刷机装订机了,墨家研发的转轮印刷机已经在大量制造。草民试过,一旦投入使用,印刷速度还能加快几十倍。自圣上令王相国设立钱庄以来,碰到的问题层出不出。草民已经在组织人手探讨解决方案,前不久沈学士解决了算盘乘除运算的问题,给商盟柜坊做账单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佟桂是商人,亏本的生意自然是不会做的。

“乘除运算?”赵顼依稀记得宋朝熙宁年间,国子监发明了算盘,取代了算筹,使财务运算的速度提升了不少,但是宋朝时的算盘并没有普及开来,因为不能做乘除。直到明朝时,算盘才开始普及,成了商人店铺的必备之物。尽管后世计算机越来越先进,但仍没有完全取代算盘。

“是的,算盘对草民这样的商人来说,是一个好东

状态提示: 第二十一章 :活字印刷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二十一章 :活字印刷(2/3) 返回《宋扬天下》目录下一页:第二十一章 :活字印刷(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