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242.第242章 近战基础(2/2)

文/女侠独孤雯
明末英雄 | 本章字数:1197   | 明末英雄txt下载 | 明末英雄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大唐风华路大唐第一狠人万事如易帝国第一驸马回望大明笑今朝1852铁血中华贞观贤王
活性的人,在训练武艺方面也吸收了很多现代武学的思想。相比封建武士传统基础浓厚的海外,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亚洲国家在武术体系中一个严重的短板就是重基础性训练却轻视对抗性实战性训练。重发力而攻击而轻视实战中的距离感与防护。

因此在自身以为先天条件对于站桩完全能够过关之后,就在老箭匠李师傅的指导下大致来理解和练习与外家发力方法有所不同的发力方式。

虽然不经常参与张海身边,但是这些年来在张海的指导下从事兵备劳动,李师傅对张海的语言体系思维方式也大致有所了解。

“外家功法或者寻常人进行作战搏斗时的发力,在于推发力。比如寻常外家拳术向敌打出一拳,一般来说是蹬后脚的同时扭腰,然后向前送肩的同时打出一拳。如果不是用拳而是手持长枪,也是类似的办法。在同自己势均力敌的对手比武格斗中整个动作容易顺畅的在运动中发挥出来。而内家拳或者内家枪,众所周知而又最浅显的发力方法不是一种推发力,而是从全身放松状态到瞬间肌肉紧张时的一种爆发力。不是后脚蹬地,而是后脚震地;不是扭腰,而是收跨;不是向前送肩的时候出拳,而是在肩膀的震动中出拳,后腿部分力量的运用也有不同。收发劲一抖腰的时候,身子就像张开的弓,一收胯出拳的时候就像松开的弓弦。如果运用的是兵器,拳法的发力其实同枪法是大同小异的。

“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保证不过多影响下盘和站位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体力消耗来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张海似乎有些理解但不知道在实践中能不能有效掌握。

“是为了在最短的动作运动距离内达到最大的效果。”李师傅接着说道:“你父亲自年轻时开始从无战场上的经历,却对我说过这样的一些话:擂台上比武,双方对峙时的距离要尽可能的远。而战场上陷入近接对峙的时候,勇者不可独进、怯者不可独退,在双方都有铠甲的情况下近距离对峙有效的杀伤对手,其实才是内家劲法的最早初衷。”

在与人实战锻炼的时候,张海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做为张海陪练的六名随身护卫中,三个是盐山起事以来就跟随队伍作战、老一批少年战士中体能及力量训练最努力、天赋也最为突出的佼佼者。另外三个是学塾弟子中天赋与训练最为突出的佼佼者。他们虽然算不上什么顶尖高手,可都有自幼以来的基础和充裕的食物保障。仅仅这一条来说其力量基础就已经不逊色于曾经在敌人的队伍里遇到过的一些真正高手了。这六个人的体重普遍在九十公斤左右、身高普遍在这时代已经显得很高的一米七左右,如果用卧推来类比:没有专项肌肉训练的情况下普通男子的卧推大概是四十公斤左右,天赋较高的一些人六十公斤左右。这六个人平均每个人大概都有百公斤左右没有多少专项训练就具备的卧推实力。

可即便是如此,这些人的身材和力量同张海比起来,差距好比一个养尊处优中等偏下档次的大户少女类比二十里挑一级别经常参加劳动不愁吃穿的壮汉一般,大概三倍左右的综合力量差别外加一半左右的体重差别。若是没有任何护具,还没有熟练掌握发力技巧的张海都有可能凭借不正确的徒手蛮力给这些人带来危险。


状态提示: 242.第242章 近战基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242.第242章 近战基础(2/2) 返回《明末英雄》目录下一章:243.第243章 近战基础(二)(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