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国领地作品相关第五十九章 同赴西安(2/2)

文/大措
魔国领地 | 本章字数:1214   | 魔国领地txt下载 | 魔国领地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妖孽叔叔的乖侄女云虞之欢一生一世一双人长腿校花的呻吟心尖有刺,拜你所赐千重叶农女福妻当自强
的命名原理相同,都是借用了中土的寺字,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时所建立的四大名寺,比如广州的怀圣寺、泉州清净寺和杭州的凤凰寺等等,都是分别起有寓意的名字,只是后来再建的就统一命名为某某清真寺了。”

马鸿陵又说起长恨歌的问题:“刚才你说的为什么这首情诗在仙游寺里写?那是因为唐代寺院没有那么森严,和公园、书店一样,也象个食堂,信众香客随时来去,想住的住,想吃的吃,想布施的当然也要掏钱,名寺大多都有自己的产业或者有大家族支持,不缺钱也不贪钱,犯不着今天一样,好多寺庙装神弄鬼费尽心思骗钱。”

小九补充着说:“马大哥说得很对,还有,明朝以后程朱理学占了上风,寺院也受影响把世俗的一面收敛起来,扮成救世主一样,好借机发财了。唐代的政治和文风又是特别开放,白居易敢写本朝先皇的八卦,长恨歌诗成后居然人人传抄,白居易死后唐宣宗还写诗悼念,放在后面的朝代都不可思议!”

三人说着典故一路疾行,粼粼黑河忽左忽右,这古道遗迹众多,山中风景也好,尤其是小九年轻精力旺盛,又加上这难得的出游机会,把车窗外的景物看了个饱。两个小时后,在分水岭远望见了秦岭主峰,群峰中只此一山白雪覆顶,虽不如青藏高原上的雪山苍茫高壮,却在其他山头连绵针叶林的映衬下更加洁白和突兀。

从分水岭一路下山,天快黑时才到汉中市区,人困马乏定好宾馆又简单吃了晚饭,无非菜豆腐、热凉皮这些汉中风味,商量完第二天的探访行程就早早休息了。

根据承德查到的档案资料,赵如琢的家乡在汉中市北面的褒河,地处汉中平原与秦岭米仓山的交界处,更是大名鼎鼎的褒斜栈道的南出口,因两千多年前出了一位祸国美女而出名,就是让周幽王点了峰火的褒姒。现在的褒河是一个镇子的。也是北上留坝宝鸡、西至勉县的路口,还有一个和三线工程迁来的汉中学院,较其他镇子繁华许多。

赵如琢出生的村子就在褒河旁边的山坡上,1969年拦河修成的石门水库把半山腰的村子一下降到了水边,马鸿陵在路找块空地停好车,三人步行寻访,山中民居不集中,这里两户那里三户较难打听,陆续问了十几户人家,虽都说是姓赵的,但均不知赵如琢是何人。

正灰心间,却有位戴眼镜的中年人背着竹篓在小路上经过,马鸿陵打个招呼开口询问,中年人略有些疑惑,说:“你们问的是赵如琢?我正好路过,带你们去。”

三人均感山里人质朴热情,连忙道谢。中年人在前面带路,说自己是民办老师,今天星期天逢场,刚在褒河镇上卖了猪崽回家,正好一路同行。拐过两道弯,又翻上一座山梁,三人累得直喘气,中年人却身轻腿健,放慢速度等着他们。

到了山梁顶上,中年人指着不远处的一株柳树说,那里就是你们自己去吧。马鸿陵三人谢过后,来到了柳树跟前,四下张望并无人烟房屋,树下只有一座石砌坟包,坟前一块石碑上刻着“赵如琢、葛凤兰合衾于斯,一九七九年十月七日”,下脚并无立碑人的落款。

三个人当时就看呆了,难道赵如琢和葛凤兰1979年就去逝了?如果这里面躺的是赵如琢,那承德刚刚去逝的又是谁?更加费解的是这个合葬墓又是谁修建的呢?


状态提示: 作品相关第五十九章 同赴西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作品相关第五十九章 同赴西安(2/2) 返回《魔国领地》目录下一章:作品相关第六十章 赵家坟莹(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