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北洋海军提督第五章 威海卫军港(2/2)

文/昆仑鸣月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 | 本章字数:1200   |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txt下载 | 清末北洋海军提督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一生一世一双人缚中宠艾伦养成日志云虞之欢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风水王吴劫李玄通刘婆子长腿校花的呻吟
战,颇为有战斗经验,但是,作为海军首领,就欠火候了。而且是大大的欠,需要补充和学习海军的东西,是在是太多了,否则的话,北洋水师的后果就难料了。

其实,作为海军司令的丁汝昌自己也最清楚,自己所欠缺的是什么?自己需要急需弥补的是什么?但是他刚愎自用,认为自己曾经为大清国,扫除起义军——捻军,从而立下汗马功劳的淮军将领,如今,为李鸿章掌管李家舰队,有何难处?

怎么在丁汝昌的眼里,堂堂的北洋水师为何成了李鸿章的私人舰队呢?这样认为一点都不为过。李鸿章虽为直隶总督,大清帝国的重臣,权倾一世,如果把北洋水师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作为掣肘朝廷的一个重要的砝码,倒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进身之道。

手握重兵,拥兵自重,这是历史上企图掌握更大更多的权利的野心家的必经之路。作为朝廷的重臣李鸿章来说,也不例外。既然是自己的看家舰队,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李鸿章信得过的人,来替自己掌管好这支亚洲最强大的舰队。

经过比较,曾经作为淮军的统领起家的李鸿章,当然要把视线优先放在淮军将领的丁汝昌身上。丁汝昌出身寒门,他于1836年出生在安徽庐江北乡石嘴头村。14岁的时候,其父母在荒旱灾年中双双饿病而死,走投无路的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后来,他又反叛,进入湘军,后任千总。

丁汝昌转折点是在1862年投奔淮军刘铭传所部,不久升为营官,领马队,后来作战勇敢担任副将。1868年因为对捻军作战有功,加提督衔。后蒙光绪召见,发往甘肃任职。1879年,投奔李鸿章,留北洋水师差遣。1888年,被李鸿章授予北洋海军提督。

关于丁汝昌的上述简历,几乎所有的部下都不大清楚。只是明白丁大人是李鸿章的亲信,尽管对于丁大人的外行领导内行,内心有所不服,但是大清帝国的官场就是如此黑暗,如此的无奈,朝中有人好做官嘛,一点不假。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为人家所领导,人家就是再外行,也是领导,你再内行,也是下属,身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作为一介勇夫的邓世昌,那么襟怀坦荡,仗义执言,他可以率领一艘军舰的海军将士,冲锋陷阵,在所不辞,但是面对外行的领导,他也是无可奈何。

不仅是邓世昌,就连左右翼总兵林泰曾和刘步蟾,也对丁汝昌很是看不起。左右翼总兵的官职,仅次于海军提督。也就是拿现在的海军职位,相当于海军副司令或者参谋长之职。林泰曾和刘步蟾早年也被大清帝国派到英国舰队学习,甚至是留在英**舰实习过。

所以,作为北洋水师的高级海军将领,这两个人无疑是内行。可是,作为最高海军指挥员的丁汝昌来说,这两个人被朝廷安插在自己的身边,总嫌碍手碍脚,好在李鸿章暗中授意,北洋水师的绝对领导权在丁汝昌身上,作为左右翼的总兵林泰曾和刘步蟾不过是摆设而已。

实际上,这两个总兵还兼着军舰的管带。这就成了他们的实权。作为军舰的管带,他们的位置因为条件所限,根本谈不上对丁汝昌的权利有什么威胁。只是在召开军事会议上,才出于对官衔的考虑,在座次上摆在丁汝昌的左右,来显出其左右翼总兵的职位来。


状态提示: 第五章 威海卫军港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五章 威海卫军港(2/2) 返回《清末北洋海军提督》目录下一章:第六章 北洋海军提督署(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