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第642章 平定蜀地(2/2)

文/疯子161414
求生在西晋末 | 本章字数:672   | 求生在西晋末txt下载 | 求生在西晋末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国士无双抗日之精英特战队九鼎大宋纯种吸血贵公主赝品太监三国之我是四弟大新宋
山分割成两部分,中间只有米仓道等几条栈道相连,实在是不方便管理。因此,为了方便治理,臣建议将涪陵、巴两郡划归益州。”

这已不是燕国对第一次旧有州郡辖地进行调整,以前多是卫朔提出来,后来内阁成员也习惯了从管理角度出发,一旦有任何不适合管理的州郡都会被调整。

“至于益州刺史人选……臣举荐辽东太守乙逸。”

“乙逸?”卫朔没想到内阁会举荐乙逸,倒不是他不熟悉乙逸这个人,相反他非常了解对方。乙逸是燕国首届科举中举的士子,而且还高中第七名。那一届科举出了很多人才,除了名震天下且即将官至都督高位的谢艾外,尚有皇甫真、阳裕、韦謏等人。

从建兴四年被录取,到今天已过去了七年多时间,首届中举的士子中,除了少数败类被监察署查处外,大多数已成为燕国中坚力量。

一些出色者如乙逸、韦謏、皇甫真、阳裕、裴开等人更是早早担任郡守主政一方。

只是之前卫朔怎么也没想到会是乙逸第一个走上刺史高位,在首届士子当中,除了皇甫真有些特殊外,他原以为裴开或者韦謏、阳裕这几个世家出身的士子会率先脱颖而出。

“禀大王,辽东太守乙逸上任以来,内服民众,外慑四夷,功绩赫赫。同时,在今年他还曾协助内阁与高句丽完成划界任务,并带人监督高句丽南迁,为日后燕国完整接收高句丽立下汗马功劳。”

“眼下随着高句丽南迁、扶余臣服,辽东郡面临的边防压力顿减,像乙逸这样军政俱全又熟悉蛮夷政策的人才,继续待在辽东就有些可惜了。正好益州局势复杂,正好适合乙逸发挥才能,臣这才举荐他。”

“嗯,如此益州刺史就是他了!至于其他人选,请内阁确定后再上报与我。”

“诺!”众人躬身应是。([m.92kshu.cc 就爱看书网]。)


状态提示: 第642章 平定蜀地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642章 平定蜀地(2/2) 返回《求生在西晋末》目录下一章:第643章 决心西征(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