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周郎(三国)第一百一十三章(2/2)

文/圆月一弯
周郎周郎(三国) | 本章字数:1131   | 周郎周郎(三国)txt下载 | 周郎周郎(三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风水王吴劫李玄通刘婆子吴劫李通玄诛天劫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开局签到天罡童子功,我无敌了捡漏大师
这一回,黄月英没画弓□□匣,只一封书信,说庞德公从子庞林有一兄,听闻她能箭射四百步,又仗投石机之利兵指荆州,心奇生佩,想来吴郡拜会,若她允准,那自己便从中引见。

然而最末了一句,却是她族中欲与荆州庞氏联姻。

李睦将书信翻来复去看了好几遍,黄月英的书信一向是平直易懂,表述清晰,再加上一笔字写得秀致清雅,十分赏心悦目。

这最后的一句前后不着,就连李睦这等不通文理的人也看出突兀来,再看前文,说的是庞林之兄,却又不提其人之名,偏偏将个全不相干的庞林点了出来。

李睦隐约猜到这要与黄氏联姻的庞氏人选多半就是这个庞林。但黄月英是诸葛亮之妻,李睦盘算了一下,这个烽火满地,英雄辈出的岁月里,有跺一跺脚就能跺出地震来的曹操袁绍,也有一屁股就能坐成定海神针的刘表,她这双蝴蝶的翅膀虽然还能扇两下,但还远没有改变天下大局的力道——至少现在没有。那黄氏与琅琊诸葛的联姻,远在荆州,自然也不会被她影响到。

正在想要如何回信劝黄月英安心,就看到已过半百之年的张昭急急朝她走了过来。

一身长袍袍角卷起来塞在腰里,眉眼发根俱是汗水,整个人仿佛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而脸上兴冲冲的神色,却如同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若是孙绍能看到平日里总是严谨敛容,沉稳得仿佛走路衣袖袍角都不抖一下的张子布还能露出这种神色,定要惊讶地合不拢嘴。

“权公子这晒盐之法果然可行!”张昭行到李睦面前,朝她深深施礼,显然情绪极为激动,“取水于海,取晒于日,所耗人手不足煮海制盐三成,而所得……所得已多了整整四成!”

这是李睦之前和周瑜提过的半数人力而得两倍盐产的试验盐场。

不远处,一身书生气的顾雍却没带帽笠,还学身边盐民的模样高高捋起衣袖,扎在臂肘之间,露出来的皮肤和头脸一起被晒得通红,却依旧一步一步地跟着盐民低头查看。

煮海得盐,顾名思义,就要先将海水倒入大缸中,再架起柴来熬煮。这个方法不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要砍柴为薪,还要日夜守火不断,更因熬煮时必须的高温和释放出来滚烫的蒸汽,只能在冬天天气寒冷时进行,否则身体再强壮的汉子也抵挡不住。

故而这个年代的食盐乃是士族豪门才用得起的奢侈品。

而李睦提出的晒盐法,其实她原本也只在前世旅游时走过几个著名盐田,匆匆看过一眼而已。归根结底,还是数百年来盛行于江南之地的“盐税盐引”一词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没吃过猪肉,也算是听到过猪哼哼了。至于具体操作,说起来,倒还是那些被她拉着在太阳底下一遍遍实验的盐民想出来的。

若非这些作业在一线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李睦也只是纸上谈兵,半吊子一个。也正是因为这一遍遍的试验,令这批盐的最终产量受了一定影响。否则人工添柴烧起来的火和夏日里无休无止的烈阳相比,也不至于只差四成产量。

当然,这一层张昭也清楚,所以他才会如此兴奋。

这省下来的人力物力,该能多做多少事啊!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一十三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百一十三章(2/2) 返回《周郎周郎(三国)》目录下一章:第一百一十四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