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卷第四十八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上)(2/2)

文/一只文儿
宣和画卷 | 本章字数:1262   | 宣和画卷txt下载 | 宣和画卷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1908再造中华谍影:命令与征服九鼎大宋万事如易醉枕山河刽子手的信仰大唐之逍遥王爷
,可应了科举没有?”

“小子不大读书,腹内草莽而已,不敢应举的。”楚风哪里感受不到周府事那隐隐约约的对抗之意,毕竟之前的事情,他自己也是当事之人。

“哦?”周府事心下一动,自以为找到了耍一把暗枪的路数,于是摆出一副规劝的样子,语重心长,“年轻人还是要以课业为重,科举之道才是正途。听楚郎的口音,似乎是北人?江南之地的确繁华柔媚,对年轻人来说诱惑极大,但万万不可忘了本心才是。”

楚风闻言微微一笑,道:“楚风的确不善读书,就算是真的参加科举,也只是徒增笑柄罢了。再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如今正是这样的人间好时节,小子又处在这等风、流地界,哪里敢轻易辜负好韶光。”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原本是讽刺之意。只是如今还是北宋,尚且没有靖康之耻,这杭州城也还没有更改名字作“临安”。所以如今听来,这话反倒成了对杭州的溢美之词。一个府州能够与天子脚下都城相提并论,当然是称赞无疑的。

楚风只是随口想起便说了,毕竟这句诗是后世几乎人人都可以吟诵的句子。可是这话落在对面几人的耳中,却又格外不同。

诗作本身好坏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却是关于其中的含义。

将杭州城与京都汴梁这样做比较,甚至得出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的结论,这不单单是对杭州城官员的夸赞,而且几乎是夸赞到天上去了,哪一个父母官会不高兴?

更关键的是,这一记马屁拍的不但舒爽,甚至还极为风雅。知州、通判两位大人几乎是惊喜了一下,而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眸中看出自矜和赞许的意味来。

同样是官员,周府事哪里听不出这一记无声马屁拍的如若久旱甘霖,当下面色就有些不济,心里咯噔一声响。

“不愧是陆老先生的高徒,出口成章啊!”通判大人笑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好句,好句!只是不知是否有全诗可以观瞻?”

文端先生早就看出了一些周府事的小心思,这时候又秉承着为楚风找一些出路的心思,顺水推舟的道:“楚郎,既然几位大人问,你就把全诗都写出来罢。两位大人也是书道上的名家,你也让大人们指点一二。”

“原来楚郎君不但文采风、流,而且还颇善书道么?”知州大人笑道,“陆老先生这里果然是藏龙卧虎的!如此少年才俊,陆老先生怎么偏生还藏着掖着?我若是早知道老先生身边有这样的少年郎,早就叫到府上任职了,哪里肯让他不为朝廷出力呢!”

这也依旧是顺水人情,倒也不是任人唯亲,只是官府里有些事情,说白了,是个人就能做的。左右要找人来做,何不做个人情出去,倒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知州大人自然是颇善此道的人物,这时候侃侃而言,面上颇有几分得了人才的惊喜之色,这当然也是与这楚风这一记并非刻意而为的马屁相关。

至于书道什么的,二位大人自然不觉得他楚风真能展现出什么来,只不过既然是文端先生刻意说出的,一会儿浅浅的赞美一番、提点上两句也就罢了。

这都是官面上的东西,在场的人,除了楚风之外,早已做的十分熟稔,成为融入骨子里的东西了。

楚风的书法……其余三人都下意识的想着,一个少年郎而已,又是名不见经传的,能有什么样的书法可言呢?

.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状态提示: 第四十八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四十八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上)(2/2) 返回《宣和画卷》目录下一章:第四十九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中)(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