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义第一章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2)

文/绅士西里
世界演义 | 本章字数:1069   | 世界演义txt下载 | 世界演义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民国奋斗手册[重生]帝女风华通灵帝后:邪帝,轻点撩重生细水长流时光糖果屋一剑一酒一乾坤失贞姬妾
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灌溉农业为其文化发展的主要基础。曾出现过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此后又经过波斯、马其顿、罗马与奥斯曼等帝国的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其主要部分成为独立的伊拉克。

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就在这里。

不过,在今天的美索不达米亚,气候和自然条件显然已经和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描述大相径庭。这里气候干燥,土壤裸露,沙丘遍野,而且像所有的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比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全年降水量为156毫米,六月至九月为零;夏季气温高达摄氏49度,而冬季气温可下降到摄氏零下9度。即使到传说中的“伊甸园”库尔拉去,你也一定会大失所望。如今这里是一个孤零零的地带,离河岸不到一公里,除了一种结节荆棘(据说是传说中的“善恶知识树”)还存在,映入眼帘的只是荒凉和沙砾。我们似乎很难想象这种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几千年前会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摇篮。

地质学以及环境变迁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创见性的论断:在bc4000--2000年时,美索不达米亚存在着湿润而不是干旱的气候。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北纬34度到35度的美索不达米亚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

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也证实了这一论断。考古发掘表明,bc4000--2000年间,由于几次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土层层理上的间断现象。而且从这些遗址出土的泥版文献中有关大洪水的记载以及苏美尔人如何建筑堤坝的描述,也是这一时期气候特别滋润的有力佐证。地质学家还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手段,确认了这段时期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在历史上是“天堂”。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好。

美索不达米亚曾经存在特别湿润的气候。那时,亚美尼亚山区丰沛的降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母亲河又滋润着平原肥沃的土地。因此可以肯定,在bc4000--2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创立的关键时期,自然条件是适宜的。

就是说,恰恰是在这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目前文献记载最古老的文明。我们确实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两河流域充沛的流量,苏美尔人如何提取足够的水去灌溉农田;如果没有季风雨没必要那么多的惠泽,在干旱荒芜的土地上是不会有这些文明的。

;


状态提示: 第一章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一章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2/2) 返回《世界演义》目录下一章:第二章 埃瑞都第一王朝(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