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第155章 暗流涌动(2/3)

文/小雨落落
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 | 本章字数:1935   | 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txt下载 | 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民国奋斗手册[重生]帝女风华通灵帝后:邪帝,轻点撩重生细水长流一剑一酒一乾坤时光糖果屋惊世魔妃:废柴二小姐
种懿旨不断从府中发出,气氛紧张。而各种集议只有一回我被传唤出席,场景如同史书记载并无二致。

大秦博士们多儒学大师,淳于越更是慷概激昂,论点不外乎围绕他那句流传后世的犀利批判: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嬴政自然不会好脸色,如今各种流言漫天、不祥天兆连连、暗杀活动频繁,大儒们还执着效法先王把问题归结在他前无古人的革新导致社会动荡,这怎不让他恼火。但只是廷议的辩论,理念的冲突并不触犯任何律法,他对自由言论的宽容度也在我们现代人想象的被灌输的****之外,没有任何人在他火冒三丈后被拉出去砍了。

而李斯势气更甚政论激切,各种‘愚儒’的讽刺之词也不绝于耳,更是将博浪沙事件的矛头直指儒家,一番话如秋风过林,大见肃杀。概括起来说,就是批判大儒们鼓吹复辟旧制,崇古害今,鼓噪惑乱,言论已经涉嫌‘危害国家安全’。六国余孽势力涌动,儒家三当家都是叛逆,儒家又好为人师,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必须彻查儒家内部并且立即出台遏制舆论和私学整肃文治的措施。

我被问及,也只能勉力压下心中的烦躁与忧虑,不痛不痒的说几句中立的言论,摆出荀子的儒法合流的理念,我敏感的身份背景,已经不适宜为儒家直接地开脱。扶苏造访过儒家可以说就是代表帝国亲临调查过儒家,他出面担保儒家的忠心已经有一定的分量,我当下最稳妥的也只是迂回附议谏言几句静观其变。

况且该来的总会来,有些事不是我一句话就可以扭转乾坤,甚至很多事看起来恰恰就是因为我的存在我的推动才变得如此槽糕。经历了博浪沙的自己似乎隐隐多了几分消极的情绪,理清之前的种种,心中的不安也是越发浓重,有什么暗流涌动正紧绕着某个轴心不可控地发展。

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月神的确在那次观星台占卜时暗中对我实施了易魂。我在占卜过程中晕倒,然后在她易魂术的引导下做了预知未来的梦,那么就是说月神也知道了这些有关未来有关博浪沙的讯息。就因为如此,她谶言嬴政东巡必须我同行才能驱邪避凶,同时她安排了少司命监视我的平日的一举一动,同时按照梦境里的情景一步步设计,让梦境成真丝毫不差。

少司命用类似的鸟儿羽毛经过修饰和白凤的鸟羽符一模一样,然后换掉了我身上的鸟羽符,把真正的鸟羽符放在了嬴政的车上。张良因此把嬴政真正坐的车辇排除在了袭击目标之外,却误选了我的车,在最后时刻发现了问题冒险挽救。而我想夺门而出时门外那股巨大的对峙力量就是来自于少司命,故意把局势拖到最为危险的性命攸关,把张良逼上了暴露身份的境遇并且受了重伤,最后千钧一发之际她才救我性命。

推理下来,整件事的因果循环,看似通畅,而某些逻辑点却又让人迷惑。

是月神看到了预知的梦境造成了博浪沙这句局面,还是月神只是看到了既定的未来,即使没有易魂这个环节,结局还是一样?

换一种说法是,月神既然看到了未来会是这样,为什么又主动出击,安排了种种呢?如果没有看到这些预知,那么她也不可能安排这些,那么未来的既定事实也不会存在了?

记得在少羽接受腾龙军团统帅的时候,我和他就聊起过是否相信楚南公的预言。那时的我曾感慨就算能预知未来,如果固步自封,不采取行动,预言也会变假的。虽然这不能完全解释问题的关键,但的确是这样,每个未来都是我们主动性行为后的结果。

但是即便我因为来自未来知道历史的走向,我也不曾大胆想过,我也是推动历史的走向的关键一环,毕竟按照常理,我不该属于这历史的时空,我一旦干预进来,不就是改变历史么?而一切是怎么在那么多复杂因素不定性因素的影响下,最后预言成真一丝不差的?这样的神奇,如果不谈所谓的宿命,那么也只能用超自然的可怕力量去解释。这让我又不由想起通过幻音宝盒我看到的那幅诡异的画面,那个神秘的符号,暗藏的玄机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所有问题错综复杂太绕太晕,时空悖论的难题又让一切线索纠结在一起打成了结,一个无从入手的死结……

月神在图谋的应当就是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那个强大的力量,苍龙七宿的秘密。而她这次的行为也着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难道只是想给帝国一个继续信任阴阳家的筹码,隐藏阴阳家真正野心,暗中推动反秦势力与帝国对立的复杂局势,就只是这些么?

就在我不断整理线索思路的这些日子,又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在发生。

在多日大臣们的廷议,火药味十足的政论交锋后,嬴政采纳了李斯的上疏,下达了“焚书令”。

===

【注】

1.历史上博浪沙发生在公元前218年,焚书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13年。小说因为剧情需要时间线做了一定的改编。

2.史书记载的淳于越与李斯的朝堂争辩是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直接影响了当年的历史事件:焚书。

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上表焚书。

3.淳于越,秦国博士(博士,官位,掌管国家图书,保藏朝廷典籍,充

状态提示: 第155章 暗流涌动 --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快捷键←)上一页:第155章 暗流涌动(2/3) 返回《秦时明月之相逢时雨》目录下一页:第155章 暗流涌动(2/3)(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