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第七十四章:大汉三不朽(2/2)

文/帝道教主
昭武大帝 | 本章字数:1241   | 昭武大帝txt下载 | 昭武大帝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纯种吸血贵公主抗战之战神李云龙帝女策之江山半壁一代倾城挽山河大唐太子李承乾大新宋
非常知兵的人,奈何却因为党锢之祸,受到牵连,没有用武之地。

若是接下来,他能够立下军功而封侯,那么他真的可以作为当世三不朽的人物之一,名传千古!

当然,赵岐只是大汉三不朽的候选人的第二人选。

在刘协心中,第一个人选,便是当今太傅卢植。

立德方面,虽然卢植没有像赵岐一样的多灾多难,但他依然为大汉树立了道德榜样。

当年董卓意欲废黜皇兄刘辩,拥立刘协为帝时,文武百官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独自一人出来反对;而他临终前,只是让其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只有贴身单衣而已。

所以立德,卢植是够了;

而立功,他还是够了;

当年他在扬州,两次平定蛮族叛乱;黄巾起义时,他大破张角,将张角包围广宗,虽然后来因为不愿意行贿而被入狱,但平定冀州黄巾军的功劳,当然是属于他的。

卢植被征召为太傅后,刘协便封他为良乡侯,也算是对他一种的补偿。

至于立言方面,他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二十卷。

但即使是这样,他也和赵岐一样,只能算完成一半。

如果在接下来儒家学说改进运动中,卢植能够明白刘协的意思,进而开辟出一个新的学派,那么他便可完成立言,而成为大汉三不朽的人物。

而三不朽人物的第三号人选,便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

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注释了“三礼”,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还注有《毛诗笺》,注过《易》,注过《尚书》,注过《孝经》与《论语》。

只要是经书,他基本都注释过,所以江湖人送外号“郑注”!

他的注释,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而正是因为这些郑玄的经书注释,除了过去今古、文经学的家法,使经学进入了一统时代。

而他对儒家经典的注释,在之后一千多年,一直在元朝之前,都是作为官方教材,收入九经、十三经注疏中,对于儒家文化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流传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所以立言、立德方面,郑玄是足够的;

但是立功???

貌似这位当代第一学霸,对做官不感兴趣,先帝在世时,三府曾先后两次征辟他,但郑玄都借故婉言谢绝了。

所以刘协私下认为,郑玄这一生,只想要扑在儒家学说上,只想要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学霸。

因为他在病危之时,还在注释《周易》······

正是因为郑玄对于儒家学说的领悟,勘称当世第一人,所以在之后的儒家改进运动,刘协自然会想到,要以这位当代第一学霸为主。

而刘协也不怕他不入翁,不接受征召,因为刘协已经命人交给他一封书信,而这书信上的内容,绝对能够勾起这位学霸的兴趣。

只要他入了瓮中,接受天子征召,那么在接下来的改进儒家学说中,刘协将会轻松不少。

“陛下~~~”

刘备在辇外轻声的呼唤了几声,将刘协唤醒。

拉开辇帘,天子将头探出:“玄德,所谓何事?”

“回禀陛下,前方道路多处坍塌,一时间恐怕难以行之,还望陛下稍等些许时间~~~”

顺着刘备所指的方向,刘协极目望去,发现前方果然多处有坍方的痕迹,一直延续到几里路。

“清晨还好好的,怎么中午便成如此模样?”

囔囔自语一番后,刘协忽然想起什么,脸色大变!


状态提示: 第七十四章:大汉三不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七十四章:大汉三不朽(2/2) 返回《昭武大帝》目录下一章:第七十五章:第二个寒冷期(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