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119.第119章 深化合作(2/2)

文/大罗罗
崛起之第三帝国 | 本章字数:722   | 崛起之第三帝国txt下载 | 崛起之第三帝国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机战之无限边境扼元满唐华彩抗战之烽火燃血废物皇子:为何要逼我做皇帝?大唐:从贵妃寝宫开始签到
。”赫斯曼笑着回答。

他知道这辆奔驰6是在彼得格勒组装的,是全散件组装,后世的专业术语叫ckd——这是德国向苏联输出技术的一种形式,不管是飞机还是飞机,都是从ckd开始的,然后才会逐步将零部件生产转移到苏联。

历史上,苏联的汽车工业是从美国得到了技术转让,一开始在苏联设厂的是福特公司。

在这个时空,奔驰公司替代了福特,同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部合资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开设了大型汽车总装厂。不仅生产奔驰6轿车,还生产两款卡车,算是抢了福特公司的生意了!

“但是目前我们只能用德国的零部件组装汽车和飞机,国产化的进度比预计的要慢……”

娜塔莉和赫斯曼说起了正事儿。苏德合作在过去几年德国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一直都是德国经济唯一可靠的动力。

在超级通货膨胀中可以保持增长的公司,如克虏伯、奔驰、莱茵金属、容克斯、巴斯夫、拜耳化学、西门子、fk-bf、b.a.n等等,几乎都受益于和苏联的合作——历史上其实也是这样!

比如著名的克虏伯公司就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帮助他们建设了年产三十万发炮弹的图拉、列宁格勒和施吕塞耳炮弹工厂。

而容克斯公司和fk-bf联合公司还有bmw公司则联合参加了代号为“r计划”的苏德合作项目,向苏联输出了飞机总装技术和生产线。通过ckd的方式,帮助苏联生产至少三款“最先进”的军用飞机。还通过易货贸易向苏联出口了大量的军用、民用飞机。

而巴斯夫和拜耳化学,则向苏联输出了毒气工厂和炼油厂。西门子公司,则承建了不少燃油和燃煤发电厂——苏联的煤炭产量一直上不去,但是石油一直很多,所以就建设了很多重油发电厂,因此苏联的工业对巴库和格罗兹尼大油田非常依赖。

可是在涉及到关键技术的转移问题上,进度就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了。

————

求收藏,求推荐


状态提示: 119.第119章 深化合作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119.第119章 深化合作(2/2) 返回《崛起之第三帝国》目录下一章:120.第120章 脆弱的循环(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