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鬼传第六十七章 酉阳杂俎(2/2)

文/禹步红尘
度鬼传 | 本章字数:1450   | 度鬼传txt下载 | 度鬼传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四合院:从开大车开始风水王吴劫李玄通刘婆子吴劫李通玄诛天劫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开局签到天罡童子功,我无敌了捡漏大师
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当获遣矣!”布方作礼,举首而失。把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写得简炼、有趣,结构完整,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比起其他著名的唐人传奇来也毫不逊色。正是《酉阳杂俎》奠定了段成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作家。段成式的儿子段安节,在父亲的文学艺术熏陶下,成了山东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音乐家。

在《新唐书》卷89《段志玄传》后,有段安节的小传云:“安节,乾宁中,为国子司业,善音律,能自度曲云。”他的音乐作品已失传,但他编撰的《乐府杂录》又名《琵琶录》留传于后,在我国音乐、戏曲、舞蹈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唐代的音乐舞蹈在融合国内各民族乐舞特点和吸收外来乐舞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创造了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中国民族乐舞。段安节的《乐府杂录》记录了唐玄宗开元以后关于乐部、俳优、歌舞、乐器、乐曲等方面的主要资料,尤其珍贵的是,他不为俗见所囿,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歌唱家、琵琶家、演奏家立传,因而提高了《乐府杂录》在唐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师父曾说过,作为崂山传人,不但要对自己门派的精髓有所传承,对华夏大地上的一些文化也要有所感悟和了解,因此,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对那些留传在民间的志怪,传闻野史有所了解。志怪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葛洪的《神仙传》、托名陶潜的《后搜神记》等。志怪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志怪一般来讲指汉魏六朝时期带有神怪色彩的,它们多数来源于巫师和方士的奇谈怪论。

汉代以后,儒教、道教和佛教逐渐盛行,鬼神迷信的说教广为流布,所以志怪的书特别多。六朝作品中就有不少以“志怪”命名的。如祖台之的《志怪》、曹毗的《志怪》、还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现代作家鲁迅的《中国史略》里就专门列了《六朝之鬼神志怪》上下篇。

鲁迅《中国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这里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兴盛的原因,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而作者的态度,是将怪异传说视为事实来记载。作为一个基本的概括,鲁迅的总结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志怪的来源和实际面貌比较复杂。着重于宣扬神道,还是倾心于怪异事迹,以及中表现人生情趣的多寡,其间的区别还是很大。

现存志怪中,有署名汉人之作,主要有题为班固作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题为郭宪作的《洞冥记》。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中,作为崂山传人和崂山派的人会对这《酉阳杂俎》如此看重呢,还别说别的,当年还在练功的时候,师姐就说过有一天要能找全《酉阳杂俎》的外篇,则就可以得度鬼之道。

她也曾对我说,说这本书的正篇写的内容一般人看来是志怪,可是真正干过这一行的人会知道,他所描述的很多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而据她分析,一定会有外篇在讲述方fǎ_lùn,也就是说,那些真正度鬼的方法在外篇里。

想到师姐,我不禁又想起了很多的前尘往事,真不知道她现在是否真的就在香港呢?

www.69kshu.cc 69书吧


状态提示: 第六十七章 酉阳杂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六十七章 酉阳杂俎(2/2) 返回《度鬼传》目录下一章:第六十八章 云水禅心(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