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复生记第307章 美岱召(2/2)

文/大简
长河复生记 | 本章字数:1711   | 长河复生记txt下载 | 长河复生记手机阅读
推荐阅读:抗日之精英特战队纯种吸血贵公主三国之我是四弟1852铁血中华大雅之世九鼎大宋大唐太子李承乾
就是大名鼎鼎的八思巴。八思巴跟随忽必烈左右,以渊博的学识,天才的雄辩驳倒全真道教,忽必烈随后焚毁道教经卷,驱逐道士、归还道观于佛教。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任大宝法王,统领全国佛教,写就《甘珠尔》经。

白教在北宋时期兴起,其创始人三赴印度、四赴尼泊尔求取真经,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实行转世制度的派别。因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故俗称“白教”。至明朝时,白教盛极一时,全盘掌管了藏传政教大权。

黄教是藏传佛教最新的一支,因为僧侣头戴黄帽,故而得名。黄教创始人有感于其他教派的腐败,倡导僧侣严守戒律、有系统的佛经学习制度、严格的学位升级制度、完整的政务教务合一的领导体系。

黄教一经创立,就受到其它教派的打压。幸亏阿勒坦汗皈依了黄教,黄教在草原上凭借着阿勒坦汗的势力得到发展,美岱召就是一座黄教寺庙。

察哈尔的林丹一开始信奉的也是黄教,后来他毅然皈依了红教。在察哈尔征服土默特的这五年时间内,黄教遭到无情地打压,黄教的坚定支持者——土默特贵族也被打得稀烂。

美岱召原来来自藏区的宗教领袖赤巴喇嘛被林丹驱逐,美岱召更多地成为一个自发的黄教寺院,完全丧失了其政权领导力,只能依靠她残存的宗教影响力间接地控制百姓。

而自阿勒坦汗死后,草原上的萨满教便开始悄悄地复苏。在察哈尔征服土默特这五年时间,萨满教在偏远的草原地区大有重新兴盛的势头。

于是,以美岱召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美岱召喇嘛、大板升地区的众多汉人、草原地区的游牧人这样一个影响力逐渐递减的辐射圈子。

莫日根的骑兵基本上都是来自草原的游牧百姓。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奇诡的现象——美岱召的喇嘛带领着大板升的汉人在抵制草原蒙古人。

目前莫日根的骑兵已经出现了粮草短缺,一些大板升地区入伍的汉人士兵主动要求退役……

听罢介绍,孙一不由得叹口气。

都火烧眉毛了,眼见着大板升就要玉石俱焚,美岱召的喇嘛居然在闹摩擦!

正说话间,有人进来通报美岱召派僧人过来交涉。小诺尔布出去一趟,回来之后气鼓鼓地说,美岱召提出了强烈抗议:

今日傍晚间有一队骑兵经过美岱召时不仅没有下马行礼,反而呼啸而过。这是对佛爷的大不敬,要求莫日根立即查办“肇事者”,明天必须给美岱召一个“交代”。

孙一顿时一头汗,这个“肇事者”不就是自己嘛!

——————

参考资料

明朝末年土默特地区的蒙古称呼

王士琦(1551-1618),浙江临海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重庆知府、河南、山东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王士琦巡抚大同期间,纂辑《三云筹俎考》,三云即指云中(大同)、云东、云西地区,大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二年,详细记述当时大同镇边防及边外土默特蒙古的情况。

《三云筹俎考》中有关《夷语解说》一段抄录如下:

台吉:是王子家子孙。

比妓:是各台吉之妻,与宗室妃同。

倘不浪:是王子家女婿,即仪宾。

哑不害:是王子并各台吉之女,与宗女同。

首领:是各台吉门下主本部落大小事情断事好人。

恰:与首领同。

台实:是台吉下得用家人。

榜实:是写番字书手。

笔写气:是写汉字书手。

蛇进:是倘不浪儿男。

明安兔:是管一千人头目。

召兔:是管一百人头目。

打儿汉:凡部夷因本管台吉阵前失马扶救得生,或将台吉阵中救出者,加升此名。因救台吉自身阵亡,所遗亲子或孙酬升此名。亦有各色匠役手艺精,能造作奇异器具,升为此名。

宰牙气:是主外国大事及本部落夷甲之事好人。

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

哈甲儿气:是熟知地名道路之人,与乡导夜不收同

笔者补充如下:

”台吉”一词来源于汉语的“太子”,“黄台吉”即为“皇太子”;汉语中的“子”音转为蒙语再转回汉语成为“吉”音。

比妓,本文一律写作“妣姬”,来源于汉语的“妃子”。蒙语中没有f的发音,所以“妃”音转为“悲”、“婢”。

哈屯,源自蒙语,“太后”的意思。当时的土默特地区也有直接使用汉语发音“太后”称“哈屯”的,t-d转音之后汉语写作“大义好”。

倘不浪,本文依照后世惯例,一律写作“塔布囊”。

哑不害,本文一律写作“雅布海”。

榜实,即“把式”,来源于汉语的“博士”。

笔写气,清朝作“笔帖式”。

宰牙气,当时也写作“宰生”,相当于汉语中的“总管”。

板升,来源于汉语“百姓”,后来转义为“村镇”,大板升即“大镇子”。

召,源于藏语的“佛爷”,后来转义为寺庙。美岱召即弥勒佛。


状态提示: 第307章 美岱召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快捷键←)上一页:第307章 美岱召(2/2) 返回《长河复生记》目录下一章:第308章 安攘(快捷键→)